据环球时报报道,7月24日,泰国和柬埔寨军队在两国边境争议地区发生交火,双方各执一词,一时间局势紧张升级。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人们纷纷将目光聚焦在这两个东南亚国家身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两国再次兵戎相见?这背后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呢?
回溯过往,泰柬两国的边境争端由来已久。两国共享着长达817公里的陆地边界,而大部分边界是在法国殖民柬埔寨时期绘制的。1904年的法暹条约规定,两国在扁担山脉的边界应以“分水岭”为准。但1907年由法方勘测员绘制、用于标示边界的“附件一地图”,在著名的柏威夏寺区域明显偏离了分水岭线,将这座古寺及其周边地区划入了法属柬埔寨领土内。泰国方面一直不完全承认该边界的划分,认为包括数个古老寺庙在内的区域从未被清晰界定。1962年国际法院虽做出裁决,判定柏威夏寺周边地区主权归属柬埔寨,但泰国官方拒绝接受。此后,两国曾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2000年还签署了《边界谅解备忘录》,约定通过联合勘界解决争议,可实际操作中却屡因民族主义政治受阻。
佩通坦(资料图)
在今年5月28日,两国士兵就在边境争议地区(泰国乌汶叻差他尼府Chon Bak与柬埔寨柏威夏省Choam Ksan交界区域)发生过武装冲突,持续十多分钟,造成柬埔寨一名士兵死亡。此后,两国在边境集结军队,限制陆路口岸通行,关系愈发紧张。
而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近期的地雷爆炸事件。7月16日,三名泰国士兵在柬泰边境巡逻时被地雷炸伤,泰国政府指责这些地雷是柬埔寨方面新埋设的,柬埔寨则坚决否认,称边境地区本就遗留有大量历史战争的未爆炸物。7月23日,又一枚地雷在边境地区爆炸,导致五名泰国士兵受伤,其中一人失去了一条腿。泰国军方认定这些地雷是新近布设的,然而柬埔寨方面驳斥这一说法为“毫无根据的指责”。
在这样的背景下,泰国代理总理普坦于7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降低与柬埔寨的外交关系等级,召回泰国驻柬埔寨大使,驱逐柬埔寨大使出境,还责令泰国外交部向柬方递交抗议信。柬埔寨方面迅速做出对等反应,宣布将两国间的外交关系降至最低级别,召回除必要人员外的所有驻泰外交官,同时要求泰国外交官离境。
佩通坦和洪森(资料图)
紧接着,7月24日上午,冲突爆发。泰国陆军发言人表示,当天柬埔寨军队在泰柬边境大达蒙寺地区向泰军开火,泰军随即反击。当天10时58分,泰国军方宣布出动空军F-16战机,摧毁柬方两处军事设施。柬埔寨国防部则称,泰国军队首先向柬埔寨军队发动武装攻击,“柬军对泰军无端侵犯柬领土行使自卫权”。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呼吁民众保持冷静,同时表示柬埔寨已别无选择,只能以武装部队应对武装侵略,还致函联合国安理会7月轮值主席,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干预。泰国方面,已下令关闭与柬埔寨边境的所有口岸,泰国教育部也下令泰柬边境冲突区域的582所泰国学校暂时停课。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不久前,7月11日,王毅外长在马来西亚分别会见了泰国外长玛里和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拉布索昆。王毅外长对玛里说,对于泰柬边境争端,中方希望双方本着善意相向而行,通过友好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推动事态尽快降温回稳。玛里当时也向中方承诺,泰国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处理领土边界问题不会诉诸武力。可没想到,不到两周时间,泰柬边境就再次交火。
联合国(资料图)
24日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对此事做出回应。他表示,泰国和柬埔寨两国都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也是东盟重要成员,睦邻友好、妥处分歧符合双方根本和长远利益。中方对当前事态发展深感担忧,希望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问题。从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诉求出发,中方秉持公正公允立场,已经并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做劝和促谈的工作,为推动缓局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此次泰柬边境冲突,不仅让两国关系陷入紧张,也给地区和平稳定带来了威胁。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毕竟,战争只会带来伤痛和损失,通过对话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后续局势将如何发展,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