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宣)我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平房分局平新街派出所教导员王斌,从警16年,亲身走过从“徒弟”到“师傅”的成长路。记得刚入警时,师傅一句“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字字千钧。如今,我把这句话送给徒弟郗胤治,更在每一次接处警、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次群众接待中,教他践行“忠诚为本,责任为先,纪律为纲”的初心。

小郗初来乍到时,像刚出鞘的利刃,带着年轻人的朝气与热忱,可面对警务工作的繁杂琐碎,难免手足无措。我至今记得他第一次参与案件处理的模样:到了现场,做笔录的手微微发颤,收集证据时因不够细致,差点漏掉关键线索。我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别慌,按步骤来,每个细节都可能是破案的钥匙。”随后带他重新梳理现场,讲解如何从纷乱中辨别有价值的线索,怎样与报案人高效沟通获取精准信息。抓获嫌疑人后,我特意让他先行审讯。嫌疑人见他年轻,便百般狡辩。我把他叫到一旁:“不能被牵着走,看我的!”连续审问下,嫌疑人很快交代了犯罪事实。事后,我悉心教他审讯技巧:“嫌疑人大多狡猾,审讯是场博弈,得找准他们的弱点和漏洞。”

冰城公安:警徽下的传承  从徒弟到师傅的接力守护

冰城公安:警徽下的传承  从徒弟到师傅的接力守护

带徒弟,光讲理论不行,必须实战锤炼。我给自己定了三条原则:一是放手不放眼,让他独立处理简单警情,全程关注、及时纠偏;二是复盘不敷衍,每项工作后必“回头看”,一起分析得失;三是批评不打击,出了问题严肃指出来,更要教方法、树信心。

小郗第一次独立调解纠纷时,仗着规范执法的“书生气”,满口法言法语,却少了点“地气”。其中一方觉得他在敷衍,不愿配合。我没简单批评,而是带他重新梳理纠纷,教他如何从“学院派”变得更接百姓的“烟火气”。最终纠纷顺利化解。后来几次调解,他不再照本宣科,多了份“人情味儿”。看着双方满意的笑脸,小郗眼里的光更亮了。

很多人说“师带徒”是单向传授,我却觉得这是师傅与徒弟互相成就的过程。年轻民警思维活、懂信息化,常给我新启发。前段时间研究量化考核,小郗突然说:“师傅,能不能借鉴市局‘七图叠一人’的思路?”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对考核工作有了全新想法。

如今的小郗,早已能独当一面,各类警情处理得游刃有余,社区工作也做得风生水起。他常跟我分享新点子,看着他的成长,我打心底里欣慰。公安事业的传承,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我会继续倾尽全力,带好更多年轻民警,和他们一起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