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酷热难当,江河湖海、池塘水库成了人们避暑的天然选择,但风险隐患也暗藏其中。每年因为溺水引发的悲剧,不仅给很多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痛,更一次次敲响安全警钟。

为何悲剧周而复始?其一,监护责任未能时刻“在线”。部分家长存有侥幸心理,或疏于看管,或认为浅水区足够安全。其二,危险水域的“物理防线”缺失严重。许多野泳“热门”地点缺乏有效隔离设施与醒目警示标志,安全巡查亦时有缺位。其三,应急技能不足是关键短板。一旦意外发生,现场人员往往缺乏必要救援知识和技能,导致错过黄金救援时间。

酉评酉论丨暑期防溺水 绷紧“安全弦”

紧绷防溺水“安全弦”,需全民以责任作弓,合力奏响生命守护的强音。

家庭之弦,当以责任为轴,不容丝毫松弛。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时刻将“孩子去哪儿、和谁去、何时归”的安全三问悬于心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于幼童,视线绝不离开;对青少年,则需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坚决劝阻野泳行为。

酉评酉论丨暑期防溺水 绷紧“安全弦”

绷紧水域安全之弦,亟须织就“物理+人力”的双重防护网。政府与社区应对辖区内开放性水域进行地毯式风险排查,并据此在重点区域设置围栏、警示牌,配备必要救生设备。同时组建志愿者巡逻队,在暑期高频次巡查,对野泳行为及时劝离。

酉评酉论丨暑期防溺水 绷紧“安全弦”

绷紧应急之弦,贵在广泛普及“救”在身边的能力。需大力推进基础急救技能与溺水救援常识的公众普及。学校、社区、公益组织应积极开设相关培训课程,让更多人掌握心肺复苏等关键技能。此外,还应探索在重点水域附近设置简易救生点,配备长杆、救生圈等基础设备,确保紧急情况时能第一时间施以援手。

作者/ 喻琳 石若希(实习)

编辑/任波娅丨值班 /任桂容 丨总编辑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