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民晚报】;
台风“竹节草”最新相关动态▽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5年7月30日12时00分更新暴雨黄色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内本市大部地区6小时累积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更新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强降雨可能引发城市积涝、农田受淹、交通拥堵等情况,致灾风险很高,请特别加强防范。
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已于今天4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朱家尖岛登陆。
11时“竹节草”中心位于距离上海浦东南汇嘴东南约58公里的杭州湾东部海面上,强度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
预计“竹节草”较大可能于今天傍晚前后在浦东南部到奉贤一带再次登陆,今天22时至明天01时自嘉定(或崇明)移入江苏境内。
由于“竹节草”眼区较大,内部存在多个小涡旋,其中心位置摆动较大,目前尚不能排除“竹节草”擦过浦东近海,然后在崇明东部一带登陆的可能。
今天上海是风大雨大的一天,目前三黄预警高挂(台风黄色、暴雨黄色、雷电黄色)。今天一些地方仍有暴雨到大暴雨,累积雨量50~70毫米,局部100~150毫米,个别站点可达180~20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40~60毫米;陆地最大阵风8~9级,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9~11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10~11级。随着台风中心移入江苏境内,明天凌晨到上午上海的风雨影响趋于减弱。
今天气温在26~28℃之间。明天白天最高气温再度上升至31℃,湿度大、气压低,体感潮湿闷热。
“竹节草”登陆后移动缓慢,其残留云系在周五和周六仍能给上海带来阵雨天气。周日开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降水减少,转为晴热为主的天气。
另据,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分析,台风“竹节草”登陆华东后引导气流较弱,导致其移动速度较慢,或在华东停留72小时。在台风持续影响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降水时间长,短时降水强度大,更需警惕其累计降雨影响。
上海地铁部分列车限速运行
上海地铁shmetro今天中午发布运营调整信息:受台风“竹节草”影响,为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今日(7月30日)12时30分起,2号线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至凌空路站、16号线地面高架段列车限速运行,提醒乘客注意!
网友:怎么感觉雨没有想象大?
气象专家:台风螺旋雨带一阵阵泼水
“怎么感觉风不是很大?”“觉得杨浦的雨小了。”不少网友表示,为什么感觉风雨没有想象的大,时而风大,时而雨大。对此,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说,台风的雨都“藏”在螺旋雨带中,因此,雨会随着螺旋雨带旋转泼洒到陆地,因此,螺旋雨带泼水是一阵阵的,而非“持续不断”的。
台风的结构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台风眼区(中心)、台风眼壁(云墙)、螺旋雨带三部分。
台风内的风是逆时针方向吹动的,从而使台风中心的空气发生旋转。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互相平衡抵消,便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加之空气下沉增温,使得云消雨散,台风眼也就诞生了。因此,台风眼中往往无风无雨,非常平静。
台风眼是台风的中心。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级以上强度)在深厚云区的中间,往往存在一个直径为几十公里,近似圆形的晴空少云区,称为眼区。在不少台风登陆点,台风爱好者都曾拍到过台风眼中风平浪静的景象。
而螺旋雨带则是绕着台风中心运动的雨云。它的分布形态不一,受台风螺旋雨带影响的地方会经常出现阵性降水和阵风,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会随着雨带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雨带中产生的中小尺度对流雨团同样可以造成特大暴雨的出现。
1879年,中国上海徐家汇观象台捕捉到台风过境时典型的气压骤降现象,台长能恩斯(MarcDechvrens)等人据此手绘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台风结构示意图。
邬锐说,台风的结构导致了台风登陆的过程中,天气往往表现为间歇性降雨,一会儿持续性强的风雨,一会儿风雨暂歇,再一会儿又迎来持续性强的风雨,甚至还会出现天空暂时打开的情况。“但是,短暂的雨停、风停不代表台风影响结束。”
邬锐提醒,尽管“竹节草”登陆时是热带风暴级别,但是,并不妨碍它的7级风圈有300公里,因此,螺旋雨带会不断地带来风和雨。
再加上它移动缓慢,滞留陆地的时间较长,会一直在陆地待到8月2日。因此,“未来一两天,本市的累积雨量可能要达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还可能达到大暴雨,因此,大家还是要警惕极端降水。”邬锐提醒。
“台风来了,今天还能开车上班吗?”“台风天是不是得躲在家里?”网友问题层出不穷。对此,邬锐提醒,“竹节草”带来的风雨高峰在今天,因此,建议出行仍要做好准备,比如多带一套替换的衣物,以防衣服被风雨打湿;尽量避开早晚高峰时段出行,以免遇到交通状况;如果出行途中突遇强降雨,可就近避雨,切勿冒险涉水。
台风“急”与“慢”,哪个更"难缠"?
台风个性千奇百怪,有的来去匆匆,有的却磨磨蹭蹭,赖着不走。这些“急性子”与“慢性子”的台风,究竟哪种更让人头疼?气象专家解读,其实两者各有风险,防御需因“风”制宜。
与去年9月16日登陆浦东临港新城的“急性子”台风贝碧嘉(巅峰风速42米/秒)不同,当前的“竹节草”更像是个“慢性子”。上海市气象局服务首席邬锐博士解释说,“贝碧嘉”移动速度快,登陆的当天下午就结束了影响,而“竹节草”结构松散、强度较弱,移动速度不到它“贝碧嘉”的二分之一。
据气象监测,“竹节草”登陆时的台风中心最大风速仅23米/秒,相当于热带风暴级别。邬锐说,尽管如此,其滞留时间却长达48小时以上,预计要一直待到8月2日,期间还会经过上海、横穿江苏,甚至最后可能进入安徽。“它像被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气流’轻轻推着走,走得慢、拖得久,影响更均匀。”
“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台风的特点是“爆发力强”。由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强劲,如同抽陀螺的绳子用力抽打,台风被“推着”快速移动。其短时风雨强度大,容易在短时间内引发强风、暴雨,对局部地区造成集中冲击。但因为持续时间短,整体影响范围相对局限。
而“慢性子”台风的形成,与副热带高压引导气流减弱密切相关。“如果,高边缘引导气流变弱,台风就像失去推力的陀螺,移动迟缓甚至出现原地打转。这类台风强度虽不及‘急性子’,但耐力持久,也会使得风雨影响更均匀,累积雨量不容小觑。”
邬锐强调,台风的“性子”与其强度并无绝对关联。像贝碧嘉这类“急性子”可能强度极强,而“竹节草”这类“慢性子”虽为台风最低级别(热带风暴),但持续影响仍需警惕。“台风没有所谓的‘好与坏’,只有科学认识台风,才能更有效地守护城市安全。”
气象资料显示,受“竹节草”螺旋雨带影响,一早上海风雨明显,且伴有雷电。截至早晨7时多,南部地区累积雨量已有暴雨程度,其它区域为大到暴雨。邬锐提醒,今天局部地区可能出现200到220毫米的大暴雨,同时,在“竹节草”行进的过程中,其残留云团会持续释放能量,即便主体减弱,仍可能引发短时强降雨、雷电等对流天气。
关键时刻能救命!
暴雨天出行,这份安全指南请收好!
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家表示,暴雨时如果身处室内,应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地势低处的居民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暴雨来袭,掌握防护要点
暴雨天气,非必要不出门。如果在室外,应尽快回到室内,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地坑等;尽量避开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铁栏杆及树木等有可能导致触电的物体;若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必须绕行。
台风天行走在路上,尽量远离高大树木、棚子、架子等;尽量不要在高墙、广告牌或居民楼下行走,以免发生重物倾斜或高空坠物等突发事件。此外,也应避开高层施工现场,不要靠近塔吊或工地围墙。当风大到造成行走困难时,可就近到商店、饭店等公共场所暂避。
下雨天蹚水后回家,应用清水冲洗双脚,去除泥沙、污水中的污染物;再用肥皂清洗,避免用力搓擦,防止皮肤破损;用干净的毛巾轻拍吸干水分,避免因潮湿滋生真菌,可用吹风机冷风模式辅助干燥;有微小伤口或瘙痒时,可用碘伏涂抹消毒;蹚水的鞋子尽量及时清洗晒干后再穿,不要连续穿。
专家指出,当城市突发大量降雨,常造成低洼处路面积水,威胁车辆和车内乘客生命安全。雨天行车应做到“一看,二探,慢通过”——涉水前请观察水面状况,水面开阔且有较均匀的碎水花,一般表明水很浅,此时可驾车通过;如果水面能产生波浪,表明水深已超过20厘米,切勿贸然开进积水区域。
安置转移
可利用长树枝、长柄伞等物体实际探测水深,再结合水深对比车辆作出判断,对于绝大多数车辆而言,轿车的涉水深度为20—30厘米,SUV的车型为30—60厘米,越野车可达到70—100厘米;如果水深超过轮胎的一半,水就有可能灌入发动机的进气口,此时不建议驾车涉水。
涉水时要慢行,应用最低挡位匀速通过。建议涉水行驶时,全程车速不超过每小时10公里,这样既能避免发动机进水,又能获得最大动力,推动车辆克服水的阻力前进。
如果在水灾中遇到淹溺者,施救者务必先确保自身安全。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开放气道,检查呼吸。如无呼吸,则施以人工呼吸。大多数溺水者吸入水量不多,不会造成气道阻塞。有自主呼吸者,可排除气道内的液体,推荐倾斜俯卧位,让溺水者俯卧,腹部趴在施救者膝盖上,拍击其背部,使气道内的水排出。
专家还表示,工作人员在参与水灾清理时要意识到潜在危险,做好安全预防措施。水灾清理工作可能会遇到的危险有触电、一氧化碳中毒、中暑、摔伤等。灾后清理要穿防水鞋,戴防水手套,避免污水接触皮肤。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郜阳),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上海地铁shmetro、潮新闻、新民晚报·金海岸工作室等
图片:张龙 陈梦泽陈炅玮刘歆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