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韩国总统李在明向平壤伸出橄榄枝,期待重启对话时,朝鲜的回应如同一盆冰水——7月30日,朝鲜用“做白日梦”四个字直接回绝了韩方关于出席APEC峰会的邀请。

更令人震撼的是,在此前的48小时内,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已连续两次向全球发出战略通告,彻底为半岛关系定下基调。

7月28日首次发声,朝鲜直接关上对话大门。

针对李在明在华盛顿朝鲜战争纪念仪式上对韩美同盟的赞美,金与正当日通过朝中社明确宣告:“不管韩国标榜‘民主’还是披着‘保守’外衣,都决不能成为和解与合作之对象。”她犀利指出,李在明执政50多天来,表面谈缓和,实则延续对美依附政策,其对抗本质“与前任毫无两样”。

中方果然没看错,48小时内,金与正2次通告全球,直接定下基调!

李在明(资料图)

这番表态不仅是对李在明政府的否定,更是对韩国国家角色的根本性切割——朝韩关系已“不可逆转地完全脱离了同族概念的时区”。

不到24小时后,金与正再次强势定调。

面对特朗普政府表示愿与朝鲜领导人对话实现无核化的声明,她在7月28日第二份谈话中直指美方“执着于失败的过去”。她强调朝鲜作为“不可逆转的拥核国”地位已是既定事实,地缘政治环境也发生根本变化,美方若不正视现实,“朝美会晤只能停留在美方的‘希望’”。这两次通告形成战略闭环:既斩断韩朝互动可能,又堵死美朝传统对话路径。

朝鲜的强硬并非孤立反应。

7月下旬,美日韩在济州岛海域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美军甚至派出可携带核武器的B-52H战略轰炸机参与。朝鲜国防省此前已将美日韩同盟定性为“进攻性核同盟”。在如此剑拔弩张的背景下,李在明对朝鲜领导人的邀请被朝方视为“糖衣炮弹”——表面释放善意,背后却是持续军事施压的战略围堵。

中方果然没看错,48小时内,金与正2次通告全球,直接定下基调!

李在明(资料图)

李在明的外交困局部分源于前任遗留的信任赤字。

尹锡悦政府时期,韩国不仅配合美国强化军事部署,甚至发生无人机侵入朝鲜领空、双方互放传单的“气球战”事件,一度将半岛推向冲突边缘。尽管尹锡悦本人已因涉嫌叛国接受调查,但朝鲜对韩国政权延续性的警惕根深蒂固。

金与正在谈话中刻意点破:“历届韩国政权的行迹撇开不说”,暗示不信任感已超越领导人更替,成为结构性矛盾。

值得玩味的是,金与正的身份赋予其表态特殊分量。

作为朝鲜领导人胞妹及核心决策圈成员,她的言论绝非普通外交辞令,而是平壤最高决策的直接传达。当她说“朝鲜对维护自己当前国家地位的任何选项持开放态度”时,实则在暗示拥核已成为朝鲜生存的底线,任何对话必须以承认其核国家地位为前提。

这种战略定位,让美韩坚持的“完全无核化”目标沦为空中楼阁。

中方果然没看错,48小时内,金与正2次通告全球,直接定下基调!

金与正(资料图)

中方始终强调半岛问题需通过政治解决。如今局势印证了中方对朝鲜战略意志的判断——当美韩持续强化军事同盟挤压朝鲜安全空间时,平壤选择以更彻底的战略自主作为回应。李在明政府虽试图以APEC邀请展现诚意,但在美日韩三边军事架构束缚下,这种象征性外交注定难获响应。

朝鲜的“四字回绝”与金与正的“双重定调”,本质上是对韩美同盟体系的全面拒斥。

半岛的僵局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当信任基石崩塌,任何单方面释放善意的外交动作都可能被解读为战略伪装。金与正48小时内的两次全球通告,已为半岛新阶段划下清晰红线——没有独立于美国的韩国政策,就不会有真正的朝韩对话;不承认朝鲜拥核国地位,就不存在实质性的朝美接触。

中方倡导的和平进程,正面临空前复杂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