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撂下狠话时,会议室的空气骤然凝固。

他直视中方代表警告道:"如果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中国将面临最高500%的关税!"这番赤裸裸的威胁,恰似在火药桶旁划亮火柴——而此时中国已连续三个月抛售美债,累计减持达280亿美元。

一边是张牙舞爪的关税大棒,一边是悄无声息的金融撤离,罗森巴德政府大楼紧闭的门窗后,正进行着两个经济体的激烈角力。

贝森特的虚张声势背后,藏着美国经济的深层焦虑。

2025年6月,美国通胀率反弹至2.7%,核心PCE物价指数持续高企。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武器,正在加剧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压力。更触目惊心的是联邦财政状况:2025财年前六个月赤字突破1.3万亿美元,相当于每天新增70亿美元债务。

抛售280亿美债,美财长当面威胁,加税500%,话音刚落,中方正面回应

美财长贝森特(资料图)

当每年超1.2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已超过军费预算,当美国财政部开通民间捐款通道筹集偿债资金,所谓500%关税威胁更像是困兽犹斗的嘶吼。

面对美方施压,中国正不动声色地推进战略布局。

2025年5月,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降至7563亿美元,这是自2022年4月跌破万亿美元后的持续收缩。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6月末储备达7390万盎司。这种"减持美债-增持黄金"的组合策略,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渐进式去美元化"。

当美国试图用关税锁住中国能源命脉时,中国正用黄金为货币主权铸造坚实盾牌。

斯德哥尔摩的第三轮中美谈判将这场博弈推向高潮。

首日会谈持续5.5小时,中方代表与贝森特在瑞典首相办公室内激烈交锋。现场记者捕捉到耐人寻味的细节:中方代表团离场时双肩包鼓胀,手提文件袋装满材料。这种超常保密状态印证了议题的敏感程度。

抛售280亿美债,美财长当面威胁,加税500%,话音刚落,中方正面回应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资料图)

会后,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放风"可能延长90天休战",暴露了特朗普团队的真实意图——用时间换取谈判空间。

谈判桌上最关键的筹码关乎两国科技命脉。

美国军工和汽车产业对中国特种稀土的依赖已达生死攸关程度。作为反制,中国对美民用稀土发放临时许可,军用领域则严密封锁。而美方在会谈期间悄然松动芯片管制——英伟达不仅被允许清理60万片H20芯片库存,更被曝出向台积电追加新订单。

这场"稀土换芯片"的博弈,让鹰派政客伯恩斯"保持技术封锁"的叫嚣显得苍白无力。

耐人寻味的是,经贸博弈期间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突然转向。

特朗普政府直接拒绝赖清德"过境"纽约申请,致其南美行流产。当贝森特在瑞典全力周旋时,华盛顿对台当局的冷落传递出清晰信号:在中美核心利益博弈中,"台独"势力不过是随时可弃的棋子。

岛内舆论一针见血:当美国聚焦经贸谈判时,所谓"盟友"价值便黯然失色。

抛售280亿美债,美财长当面威胁,加税500%,话音刚落,中方正面回应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方关税威胁,中方回应便勾勒出战略定力——"反制措施如期展期"。

这看似平淡的表态背后,是商务部李成钢宣布的实质行动:维持对美反制关税延期状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能源保障措施。"当贝森特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用美债减持、黄金增储、稀土管控的组合拳表明:贸易霸凌的时代已行至末路。

这场围绕石油关税与美债抛售的较量,揭示了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真相:当中国三个月减持280亿美债、八个月增储黄金时;当美国一边威胁500%关税一边开通民间捐款还债时——新旧经济逻辑的碰撞已超越贸易范畴。

斯德哥尔摩谈判室里那5.5小时的无声较量,恰似历史天平转动的齿轮声,宣告着平等协商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