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东莞市民向羊城晚报“记者帮”报料:有部分路段因交通管理不善引发堵车现象。“记者帮”到现场看到,无路灯导致通行混乱、路灯设置不科学加剧拥堵、路边乱停车无执法等问题,让当地市民出行备受困扰。
东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表示,街道、交通等部门之前已收到市民的反映,“随着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半个月后,将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街坊:“司机和路人完全只能靠自身经验通行”
近期,东莞多条道路突然新增围栏,划出非机动车道,本意是实现电动车与机动车的分流。然而,不少东莞街坊反映,这样的规划使得道路变窄,反而加剧了拥堵。
东城街道下桥工业区十字路口近段时间交通混乱、事故频发。市民李先生称,该路口因缺少红绿灯和交通标识,车辆与行人通行规则混乱,进而导致拥堵和安全隐患。“这个已经乱成一团的十字路段,很少见到交警指挥,在没有指挥和提醒的情况下,司机和路人只能靠自身经验和感觉来判断如何通行。”
交通灯设置不合理也让拥堵问题雪上加霜。“常平镇横塘路与十一横路路口,2024年9月新增红绿灯后,拥堵情况反而更严重了,由于单行道路设计不合理,车辆大量滞留。”一位市民说道。
此外,莞龙路下桥水果市场对面的情况也引发市民吐槽。市民王小姐向羊城晚报“记者帮”反映:“这里原本就有非机动车道,却在机动车道新划出几十米作为非机动车道,让本就拥堵的莞龙路更加难行。骑单车的不走新划的车道,开汽车的被挤占了道路,右转的车辆更是堵在这里动弹不得。”
“红荔路也加装了护栏,新设了两条加宽的非机动车道。这里有几所学校,上下班高峰期拥堵得更厉害了。”还有街坊表示,新增的非机动车道过宽,挤占了汽车的行驶空间,车技稍差的人都不太敢在这里开车。
路边乱停车且无人执法的现象亦有出现。市民龙哥表示,大朗镇荔乡西路与松水路交会处没有设置交通灯,即便到了晚上8时半,仍然堵塞得水泄不通,“路边停满了车,却一直没人来执法处罚,只剩下双向两车道可供通行。”
有网友调侃,太安路、振安路、建安路堪称东莞长安的“三大停车场”,在这里停车免费,有时候甚至路中间都能停满车。
“记者帮”8月1日下午致电相关部门,东莞市公安局相关部门表示,街道、交通等部门之前已收到市民的反映,目前交管部门已在车流量大、事故多发路口增设临时信号灯或警示设施,以及根据实际车流动态优化红绿灯配时,避免过度管控引发新拥堵,并在违停严重路段增设监控设备,加大违停查处力度。 “随着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实,预计半个月后,将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专家:“交通灯的设置是城市交管的核心”
佛山大学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曾小明认为,路口交通灯的设置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环节,其规则需兼顾通行效率、安全保障以及多交通方式的协调,包括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等,而相位平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
曾小明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帮”采访时表示,依据他过去参与多个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的经验,交通灯的设置应遵循“依法依规、按需适配、安全优先”的原则,主要根据路口的实时流量、高峰特征、历史数据来调整配时。例如,高峰时段(7-9点、17-19点)需优先保障主干道、通勤方向的通行时长;平峰时段可缩短周期,减少车辆等待时间;低峰时段(如深夜)则可采用“黄闪”模式,提示车辆减速礼让。
针对东莞市民反映的设置交通灯后反而更堵的情况,曾小明建议,可通过分配各相位的时长、周期,实现“减少延误、避免某一方向过度拥堵”的目标。也就是说,各相位的绿灯时长需与该方向的交通流量正相关,比如主干道车流量越大,绿灯时间就越长;或者兼顾平衡,在高峰期采取缩短周期时长的方式,减少主次道路上车辆的等候时间。
“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已在优先主干道或通勤干线上设置绿波路段,通过协调一条干线道路上多个连续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使车辆按特定速度行驶时能连续遇到绿灯,从而减少停车次数、提升通行效率。”曾小明强调,交通灯的设置规则以“安全+效率”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减少车辆和行人的延误,降低冲突风险,让路口通行更有序,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的韧性和便利性。
文、图 | 记者 梁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