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8月,上市公司中报密集发布,成为观察行业动态的重要窗口。2025年上半年,安踏、特步、361度、利郎、九牧王等泉州服饰品牌纷纷交出“期中答卷”,运动品牌延续强劲增长势头,传统服饰则在转型中探索新路径。
运动品牌领跑资本市场
安踏集团以“多品牌、全渠道、全球化”战略为核心,上半年业绩再创新高。主品牌安踏通过“千店千面”战略,推出竞技场级、殿堂级、冠军门店等差异化线下门店,覆盖多元消费场景;FILA品牌坚持高端运动时尚定位,加大功能性产品投入,开辟专业运动新战场;专业运动板块受益于户外消费热潮,收购狼爪品牌后,户外产品线从高端延伸至大众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安踏自研运动科技覆盖全场景需求,儿童业务加速专业化升级,电商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成为增长新引擎。
与安踏同城的特步主品牌也发展稳健,索康尼成增长亮点。特步主品牌通过“低调务实”策略,上半年零售销售实现中单位数增长,渠道库存周转优化至四个月至四个半月。旗下专业运动品牌索康尼表现亮眼,零售销售同比增长超30%,成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
361度以“品牌—渠道—产品”三驾马车并行,上半年股价较年初上涨20.53%,市值重回百亿俱乐部。品牌方面,作为亚奥理事会官方合作伙伴,连续五届支持亚运会,并升级为2026—2029年世界泳联全球合作伙伴,通过赛事赞助激活品牌价值认知。渠道方面,启动“超品店计划”,在全国核心城市开设49家超品店,以“超大空间+场景化陈列+沉浸式服务”重构消费体验,单店效能显著提升。
传统服饰转型找新机遇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纺织服装产业是泉州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泉州市最具竞争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全市纺织服装企业超过一万家。
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不仅是我国纺织服装的重要生产基地,而且拥有七匹狼、九牧王、利郎、凤竹、海天、柒牌、劲霸、卡宾等众多品牌企业,形成中国服装产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簇群,引导休闲时尚潮流。
从披露的数据显示,利郎上半年零售金额实现中至高单位数增长,延续稳健表现。同时期的九牧王品牌,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0%—260%,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4%—26%,主要受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两家企业均聚焦男装主业,通过渠道优化、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但转型步伐相对谨慎。
近期披露的账务数据不难看出,传统服饰阵营呈现明显分化,波司登、雅戈尔、海澜之家等企业依托专业化战略或渠道规模稳居前列,而美邦、太平鸟等品牌则因转型滞后陷入困境。
美邦服饰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暴跌86.98%—90.88%,营收萎缩、资产负债率攀升,暴露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太平鸟净利润同比骤降55%,扣非净利润降幅达79%,零售端失速与成本刚性压力成为主要掣肘。
服饰向“专而精”转变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行业在低速增长的轨道上谨慎前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6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7426亿元,同比增长3.1%。
分析人士认为,行业这一增速虽保持正向,却显著低于疫情前8%的水平,也未能延续2024年相对强劲的复苏势头(2024年全年增速约为5.8%),消费复苏动能明显放缓。
今年上半年,运动品牌占据资本市场主导地位,安踏、特步、361度等企业市值位居前列。头部企业通过多品牌矩阵、科技研发、赛事赞助等策略,构建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叙事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例如,安踏通过收购狼爪拓展户外市场,特步则深耕跑步领域建立专业壁垒。
业界人士分析,服装行业下半年将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关税调整压力等多重挑战。他说:“面对消费需求升级、国际竞争加剧等挑战,企业需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趋势,通过品牌升级、渠道革新与模式转型,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业界认为,服装行业正加速从“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变。一方面,专业功能性与场景化需求崛起,如高强度运动防护、轻量化户外旅行、可持续环保材料等细分领域成为价值高地。另一方面,聚焦特定人群的精耕模式潜力巨大,如银发时尚、国风汉服等细分市场增长迅猛。
□来源:东南早报
□融媒体记者:杜连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