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防城港市公安局
据浪潮新闻报道,广西防城港的网友何先生反映,他因为会车纠纷被一名开奔驰车的女子威胁。该网友称,会车时他已经提前避让,但该女子要求其倒车让路,他拒绝后,该女子拿出一本证件称:“要不然,我就拿证了哦!”据其说法,该证好像有类似“行政”“执法”之类的字样。该女子还仅凭车牌就报出了他的家庭住址、姓氏。
随后,何先生向当地警方及12345热线投诉此事。投诉无果后,何先生于7月底在网络上发布视频吐槽此事。7月31日晚,按照何先生说法,当地派出所民警来到其父母家中,称何先生行为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侵犯女司机的隐私权,要求其删除视频并公开向奔驰女司机道歉,不然就要拘留他。媒体致电当地公安局,一名工作人员听完记者的问题后,突然表示“我听不到你在说什么,这电话怎么坏了?”随后挂断电话。
这三个事件中的相关人物,被网友形象概括为“亮证姐”“上门哥”和“电话姐”,每一次的言行,每一个标签,都让人浮想联翩。“不寻常”的事如果只有一起,那可能是偶然,但倘若接二连三发生,并且事情之间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那这背后可能真的不简单。
对于此事,社会的疑问在于:这位“亮证姐”是何方神圣?那个证到底是个什么证?一个会车小纠纷,就要拿证威胁,如果其真是公职人员,正如有媒体质问的那样,这证是执法凭证还是特权令牌?还有,一个公民的个人隐私,就被“亮证姐”如此丝滑地报了出来,令人疑惑和胆寒,她有什么权利这样做?何先生是违法了吗?凭什么要被如此对待?更讽刺的是,公民曝光维权后,民警反过来认定维权者侵犯隐私。难道,亮证姐的隐私是隐私,何先生的隐私就不是隐私,抑或是这位民警的权力只为特定人站台?岂非荒唐?
后续的两起事件,更像是“拔出萝卜带出泥”。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之前何先生投诉举报时民警不搭理,现在何先生视频一发出来就立马行动,而且矛头直指何先生?谁让派出所民警上门的?民警上门执法的全过程,能否经得起法律的推敲和群众的检验?这是正常执法行为,还是面对舆情持有“灭火思维”的一种显性表现?那位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是在欲盖弥彰?是想遮掩什么,又在糊弄谁?
如果何先生的说法都属实,按照律师的说法,利用职务便利查询他人个人信息,涉嫌滥用职权。从公权力谦抑性角度出发,公安机关直接上门以治安拘留的方式要求何先生删除网络视频并道歉,也存在滥用职权的嫌疑。
8月1日晚,当地公安发布通报称,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若没有当事人公开相关视频,没有舆论监督,当地公安机关还会正面面对此事?还会把个体的投诉和监督当回事?答案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显然,当地现在要做的不仅是查清真相,给何先生乃至公众一个交代,更需要回答“权为谁所赋”“权为何所用”的问题。
“权利任性是否已经到了无视监督的地步”,也同样值得追问。 如果因为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公民就要被权力所威胁,如果连公民正常行使监督权,都要被“反将一军”,这让公众如何相信“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只能用来为民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