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闽南网报道,7月31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多国加征关税,税率10%至41%不等,加拿大关税涨至35%。同日,中国副外长马朝旭率团访问加拿大。
白宫椭圆办公室里,特朗普的笔落下,全球贸易版图随之震动。这道行政令像一张细密的网,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卷入其中。叙利亚的41%、缅甸和老挝的40%、越南的20%、柬泰菲的19%、日韩及欧盟多数国家的15%、巴西和英国的10%,一串数字背后是各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成本压力。那些与美国经贸往来较少的国家,也逃不过至少10%的额外关税。更狠的是,想通过第三国转运避税?40%的惩罚性关税等着。
特朗普(资料图)
美方原计划8月1日零点零一分就让新关税生效,但名单太长、计算太复杂,只能推迟到7天内。可加拿大没这么“幸运”,对其35%的关税8月1日准时生效,比之前的25%又高了一截,钢铝产品还额外加征50%。有消息说,这是因为美加贸易谈判卡壳,加上加拿大打算承认巴勒斯坦国家身份,彻底惹火了特朗普。
这波操作下来,全球供应链像被投了颗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美国自己也站在这涟漪里,想独善其身?难。
各国反应快得很。印度被威胁加征25%关税,连夜开紧急会,就一句话:保住自己的利益,啥都敢干。巴西总统卢拉更直接,不管美国想玩政治还是谈贸易,巴西奉陪到底。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原本想给巴西加50%关税,最后改成了10%。毕竟美国在钢铁、飞机零部件上离不了巴西,真把巴西惹急了,自己也吃亏。
北边的加拿大,日子更难。美国加税的同时,欧盟、日本已经跟美国谈妥,汽车税率比加拿大低不少,加拿大对美出口的优势一下没了。更让加拿大闹心的是,特朗普还盯着它的领土。前有狼后有虎,总得找条出路。
就在这时,中国代表团到了渥太华。7月30日,马朝旭和加拿大副外长莫里森坐下来谈。马朝旭说,中加友好交往很久了,共同利益不少,完全能当彼此的助力,一起发展。今年是中加建交55年,也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年,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相处,处理分歧,让两国关系好起来。
加拿大总理卡尼(资料图)
谈的结果不错,双方达成三点共识,还签了合作备忘录。核心是加强经贸合作,另外还说要多搞高层交往,各层级多沟通,文化教育这些人文领域也多交流。签的《关于中国—加拿大学者交换项目谅解备忘录》,就是个具体动作。
这事儿挺让人意外。之前中加关系挺紧张,加拿大跟着美国的步调调整对华政策。现在突然转变,不少人猜原因。看看加拿大国内就知道,支持和中国合作的声音不少,呼吁取消对华电车关税,吸引中企去投资建厂的人越来越多。说到底,还是美国给的压力太大会,加拿大想找个突破口,中国成了合适的选项。
对中国来说,加拿大能扛住美国的压力,不容易。但要说马上就大笔投资?不太可能。风险摆在那儿,得等加拿大拿出真本事、真诚意才行。
有人问,加拿大是不是对美国变心了?倒也不全是。更像是对这位“老大哥”有点怀疑,想拉上中国,跟美国谈判时腰杆硬点。毕竟美国连邻居都不放过,加拿大心里肯定打鼓。
这波关税风暴里,各国的选择挺耐人寻味。巴西、印度硬刚,加拿大找新伙伴,欧盟、日本暂时妥协。曾经围着美国转的盟友,现在各有各的打算。
中国这步棋走得稳。不挑事,但也不怕事,谁愿意合作就敞开门。马朝旭访问加拿大,不是一时兴起,是顺应当前局势的选择。经贸合作讲究互利共赢,美国想靠关税逼大家就范,恐怕没那么容易。
国际贸易(资料图)
全球贸易这盘棋,现在越来越复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挥得越狠,各国越会想别的出路。加拿大转向中国寻求合作,或许只是个开始。接下来,还有多少美国盟友会调整策略?不好说,但有一点肯定的,谁能给大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谁就能赢得更多朋友。
美国想打造所谓“公平”的贸易体系,可这体系要是只对自己有利,别人凭啥认?中加这波互动,让不少国家看到,除了跟着美国走,还有别的路能走。
未来的日子,全球贸易还得折腾一阵子。但不管怎么折腾,合作共赢的道理不会变。谁违背这个道理,谁就会被推着走;谁顺应这个道理,谁就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加拿大这一步转向,是权宜之计还是长远打算,还得看后续动作。但至少现在,它让世界看到了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