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报道,2025 年 7 月下旬俄军对乌克兰发起多轮导弹与无人机袭击,冲突态势再趋紧张。

俄乌冲突有新局势?俄军称泽连斯基再不改国策,战争恐打到2034

泽连斯基(资料图)

俄军 7 月 28 日至 30 日的行动呈现全新战术特征。天竺葵 - 2 无人机、巡航导弹与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组成联合打击群,精准摧毁乌军前线集结地、军用机场及无人机配件中心。7 月 30 日,伊斯坎德尔 - M 弹道导弹直击切尔尼戈夫州训练中心,造成 200 名乌军死亡。一周内 50 枚高爆航空制导炸弹的密集投放,显示俄军已掌握战场制空权。

这种打击模式直指乌克兰战争潜力核心。外籍雇佣军驻地与军工厂被纳入打击清单,切断西方军事支持的 “输血通道”。俄军从托列茨克市区向周边扩展作战,摩托车突击部队三至五组灵活穿插,在缺乏支援时仍能巩固阵地,战术重心转向瘫痪乌军持续作战能力。乌克兰防御体系显露疲态。防空弹药告急迫使乌军收缩防线,仅重点保护基辅等核心城市。前线出现士兵射杀指挥官后投降的现象,反映士气危机。乌军虽在托列茨克投入光纤无人机试图限制俄军,却难阻其在西北部推进 300 米、东北部推进 1 公里的攻势。

7 月 23 日俄乌第三轮伊斯坦布尔谈判无果而终。双方仅同意进行 1200 人以上规模换俘,停火议题毫无进展。乌方提议 8 月底举行包含美土领导人的首脑会晤,俄方以时机未成熟为由拒绝。谈判桌上的僵局与战场攻势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压缩和平空间。俄军战术调整背后是军工产能的强势支撑。坦克生产线已实现三班倒运转,月产量突破 300 辆,较冲突初期提升 4 倍。朝鲜提供的 122 毫米炮弹月供应量稳定在 50 万发以上,填补前线弹药缺口。这种持续造血能力让俄军具备打消耗战的底气。

俄乌冲突有新局势?俄军称泽连斯基再不改国策,战争恐打到2034

泽连斯基(资料图)

乌克兰对外部援助的依赖度持续攀升。美国国会通过的 450 亿美元援助法案中,70% 需用于偿还前期军事债务。欧盟承诺的 50 亿欧元军工投资仅到位 15%,多数成员国因自身库存告急放缓援助节奏。这种 “供血不足” 迫使乌军采用添油战术,难以组织有效反击。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 7 月秘密提交的备忘录直指核心问题。当前战场伤亡比已扩大至 1:7,乌军日均减员超 1200 人。现有征兵体系仅能动员 50 岁以上人员,战斗素养与俄军预备役差距显著。若不调整策略,到 2030 年乌军适龄兵源将枯竭。

欧洲防务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德国已将国防预算提升至 GDP 的 2.3%,新增采购 200 架台风战斗机。波兰与立陶宛在边境部署的装甲旅规模扩大至战前 3 倍,《华沙公约》框架下的军事协作悄然复苏。这种重新武装趋势使冲突外围化风险加剧。北约内部裂痕逐渐显现。法国坚持向乌提供幻影 2000 战斗机,遭德国与荷兰联合反对。土耳其以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为筹码,要求获得更多 F-35 战机技术转让。美国试图维持联盟统一性,但对乌援助的党内分歧已导致拨款审批延迟 45 天。

俄乌冲突有新局势?俄军称泽连斯基再不改国策,战争恐打到2034

泽连斯基(资料图)

全球能源与粮食市场持续震荡。黑海港口封锁导致全球小麦价格较冲突前上涨 180%,埃及等依赖进口国出现供应危机。俄罗斯将对欧洲天然气出口削减至战前 1/5,推动亚洲 LNG 价格突破每立方米 30 美元。这种经济涟漪效应让更多国家被卷入冲突间接影响。

冲突延宕至 2034 年的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建立的防御纵深已达 80 公里,形成立体化防御体系。乌克兰若不能在未来 18 个月内实现军事工业自主,将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这场消耗战的结局,或许在当下的国策选择中已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