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课屏总经理杨朋:今年学习机市场走向成熟,是因为 AI 来了、DeepSeek开源了

出品 |搜狐科技

作者 |周锦童

8月1日,艺云科技于北京艺云数字艺术中心举办了“小课屏第四代”新品发布前夕的媒体预沟通会,首次披露即将发布的两款颠覆性新品——小课屏T40与小课屏P40,并同步发布其线下学习空间“艺云书院”的布局规划。

会上,小课屏总经理杨朋以“AI+教育 重新定义未来学习”为主题,深度探讨了AI技术如何赋能家庭教育场域,让学习的边界从“知识掌握”拓展至“成长机制”的整体优化。

杨朋称,小课屏T40以解决家庭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痛点“写作业”为需求原点,进行“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课前预习—课堂同步”四轮学习方略的闭环逻辑。

小课屏T40内置46项核心AI能力,在健康维度上则堪称行业“护眼技术天花板”:搭载21.5英寸H629类纸自然光屏,具备95%的自然光透过率,配合自研类纸护眼算法系统,真正从源头守护视力安全。

此外,小课屏T40凭借横竖屏自由切换、可升降折叠结构与沉浸级音效,灵活适配网课、阅读、绘画等多元学习场景,不仅如此,在小课屏T40学习功能基础上,还创新引入“家庭影音娱乐”系统,既能满足孩子专注学习,也能为家长提供观影、健身、阅读等日常娱乐体验。

不过,目前有不少声音认为小课屏在内容层面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对此,杨朋对搜狐科技表示:“不仅仅是小课屏的内容,所有内容都是同步发展的,但真正有自己独特内容的很少,而且就算是以一些内容宣称的大牌也有用户在抱怨它的内容不好,所以大家对内容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为了弥补在内容上的不足,他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培养自学能力,杨朋称自学是学霸的标配,AI +自学是顶级学霸的标配,二是在这次新发布的小课屏第四代中引入了TOP级名校的专家课程,并不是单纯做45分钟枯燥的课程,而是做3分钟的预习视频。

当搜狐科技问及小课屏是否接入了相关大模型,如何用AI为产品赋能时,杨朋表示:“我们在大模型选择上主要看AI核心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从算法上来讲deepseek、腾讯、字节是强项,但这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发力点,在数据上才是我们的关键发力点。”

因此,他们从大模型的算法上采取了广泛接入的方式,包括deepseek、字节、腾讯大模型都有接入。

“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在AI写作、绘画、人脸识别方面我们都在优化核心算法,AI团队会针对特定场景所产生的特殊需求进行优化以满足它在垂直领域应用得更好,从而弥补大模型在垂直领域上存在幻觉等问题。”杨朋如是说。

杨朋称,未来会以用户体验为主,通过AI赋能学习管理、素养拓展、身心健康,让艺云书院实现“智慧空间 × 家社共育 × 教育回归人本”的三重融合,构建起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共建体系”。

据悉,首家艺云书院将于2025年8月在合肥开业,这也是AI家庭教育从“线上终端”走向“线下生态”的关键一步。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

媒体:目前桌子上摆的形态,感觉它更像PC,这个产品是PC端还是学习机,或者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搭在护眼屏的PC,孩子也能用,家长也能用?

杨朋:我为什么想做这么大,我们家自己有一台PC,我为什么没有让他用,核心原因是现在PC常用的系统出了很多问题,开机使用的时候会弹很多广告以及很多不良信息,青少年对自己没有管控能力,我就想可以做一个真正被管控或者真正安全的、专属的学习机的PC或者叫设备。我们的操作系统、所有软件都是在应用商店精选的,后台也有家长管控,可以管理,用了什么随时是可以知道的。

搜狐科技 :目前有很多声音在质疑小课屏内容各家都比较同质化,咱们怎么看?优势是什么?

杨朋:我们也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看到了,不仅仅是小课屏的同质化,所有内容都是同质化,真正有自己独特的很少。我们还看到一个现象,即使某一些以内容宣称大牌同样有用户在抱怨内容是不好,对内容的需求大家是千差万别,这次也是为了弥补内容的不足,我们做了两件事情。

首先我们认为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我们也引入了TOP级名校的课程在这里面希望能够帮助孩子,绝对不是做45分钟的课,很枯燥,我们引入的都是3分钟预习视频。

搜狐科技 :AI+教育重新定义未来学习,在AI大模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个小课屏接入是怎样的大模型,又是怎么通过大模型技术为产品赋能和其他家拉开差距的?

杨朋:首先,我们在大模型的选择上,AI的核心三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从算力上来说,当然属于显卡他们的长项,算法可能就是大模型公司字节、腾讯、DeepSeek等,在这两个方向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发力点.数据上也是最关键的,也是可以发力的地方,从这个地方上,从大模型算法上我们采取了广泛的接入,包括DeepSeek、字节、腾讯的大模型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在某些应用上做了自己的算法,在AI的写作、AI绘画,很多的人脸识别,我们的核心算法都在里面做优化,包括做错题识别这些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AI团队在这个上面针对特定的场景产生特殊的需求做在算法上的优化,满足在垂直领域应用是更好的,从而补充在大模型、某些垂直领域上幻觉不好的问题。

媒体:这款产品做两年了,这两年怎么把握时间的窗口期,做好这个产品很重要,两年的时间行业变化也挺快,内部怎么平衡?

杨朋:我们去年想推出了,我们没有想好这个产品下一代功能应该是什么的核心东西,最主要的就是用户是什么场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到底能不能满足,这两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直到去年上半年,我们想到这样的产品形态机会才到,这个产品形态包括两个点。

硬件形态。现在的硬件形态,包括可横、可竖、可折叠,包括摄像头弹出,如果很多方式我们觉得非常适合在教育这个场景下,在学习机的场景下非常适合这样的产品形态。第二,这两年一直没有在内容做很大的更新,我们觉得这上面同质化内容太多了,做一点更新没有太大帮助,为什么觉得今年觉得时机成熟了是因为AI来了,尤其DeepSeek开源,我们是最早接入了,但是当时接入的很浅。

从那个时候接入之后一直做相关的,我们希望AI能够真正的帮助,过去AI只是解决判题,这次在内容上,以及在AI上加上硬件我们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推到下一代,否则上一代产品持续生产还可以保持不错的销售。

媒体:当下学习机的市场您怎么看?包括趋势之类您怎么定义小课屏在这个位置?

杨朋:这个问题还是挺深度的问题,最早之前我不是讲学习机分几派,护眼肯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学习机这个市场AI是一派,主打内容是一派,主打护眼也有一派,起码我们现在没有被打死,我们还活着,在那么强烈的攻势之下我们依然还在活着,而且我们依然还会活得更好,我觉得最后的用户需求也就是这三个点。

现在所有的学习机全都在往这三个方向融合,所有的学习机既有护眼又有AI,又在做内容,都在做交叉融合,有的是做内容,有的是重AI,我们是护眼,你会看这个市场大家都有很强的壁垒,AI的壁垒能守多久,未来大模型公司可能很快就会具备很多的能力,这就是AI。

内容上是一样的,现在靠内容赚钱的公司,这些内容很多用户已经开始在反噬了,有些提到内容足不够好,还有人在问,有这么多内容我还能看得过来吗,我们倡导“自学”,要学会自学的习惯,我们主打一定要以健康为主,在健康的基础上利用AI+自己独特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同时健康是我们的理念。

我们认为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业务或者一个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我们的独立思想就是不跟别人随波逐流,我相信只要独特理念能够站得住脚,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总有人选择我们,总会在市场当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媒体:您刚才提到整个机器屏幕都是自己做的,包括课程软件也有,硬件和软件同步走,像一些品牌可能只做硬件或者只做软件,当时为什么考虑两边都要走?

杨朋:这个也是很深度的思考,京东方是以硬件能力建成的公司,我刚才提到的能力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我们核心能力,但是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什么很多软件企业和内容企业一开始不碰硬件,光供应链这一个要库存、要管理,做这些东西公司的基因不支持,对我们来说做这个东西是公司内部各个系统都是非常到位的,所以这个事情不是难事,为什么我们在内容、AI又做了,是因为护眼我们已经做到天花板我们需要持续的领先,但是用户需求在变化,我们必须适应用户需求。

其实我们的软件产品经理团队和软件开发的团队已经培养了、实践了五年,今天的东西不是一天出来的,不是今天看到这个产品出来,是这五年一直都在迭代,第一代产品看到的操作系统我们做的客制化不是那么多,那个界面不是很好看,第二代操作系统优化更多一些,界面更好一点,第三代操作系统优化完全是我们自己做的,界面更好一点,不是这一刻产生的,我们团队积累了很多年,我们核心团队基本上这几年没有任何变化,核心团队非常稳定一直在不断的做持续优化。

媒体:你刚才提到我们在和学校合作推一些线上课程,这块会不会继续加大,学校这个场景会不会和公立的体系做更深入的合作,有些学习机的厂商或者课程的厂商想进入的学校场景也是挺难的,不知道未来在学校合作怎么做?

杨朋:我们的设备已经铺到了全国的10万间教室去了,我们还有一个业务是专门做校园业务的,校园业务要把产品送到各个校园里面。当然过去大家采用我们的设备还是以护眼做的,因为这个业务打了几年了,最终想做的还是加大“家校社”的联动,我刚才已经讲了家庭,艺云书院也可以把它当做家庭的一部分,也可以当做社区的一部分,数字艺术中心就是社区的一部分,还有在校园里面,在校园里面也会持续做,持续地跟进。

我们也有一个战略合作伙伴,也在校园里面做很多事情,接下来也会把一些公立校退休的校长、老师返聘回来给我们做一些业务、教研上的指导,根据用户需求不断的改进,调整或者更新我们的方向。

媒体:最后想了解一下在您看来AI技术进入之后对整体传统的学习模式或者体验上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

杨朋:这个问题比较大,对学习上的改变还比较少,我现在用AI对学习最大的一个功能就是批改作业,但是批改作业还需要人工校验一下,因为它的准确率没有那么高,现在的AI真正的是这个。我期待的AI对教育真正的改变是四个字叫“因材施教”。

我觉得AI如果能够做到因材施教的话,真正就实现了孔子两千年前说的,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自己的东西用AI做,这个是真正想要去做的,现在在AI领域,发力方向是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才是未来能够帮助孩子成长更重要的一个点。你如果直接给他答案就不去思考了,不去动脑,这不是AI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最终希望走到另外一个方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