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iya的种草手记

常言道,真正的骗子其实是不说谎的,他们运用蒙太奇式谎言,通过颠倒事实顺序、巧妙改变语言表达,将真实的片段组合成一个虚假的谎言,进而引导情绪。

让我想到了最近的娃哈哈遗产大战,宗馥莉输没输,让人傻傻分不清。

8月1日傍晚,香港高等法院对“娃哈哈争产案”的裁决结果出炉不到一小时,#宗馥莉首战输了#的话题如野火燎原般冲上热搜榜首。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社交媒体上,标题党们狂欢着宣告宗庆后长女的“败局已定”,仿佛持续一年多的百亿遗产争夺战已然尘埃落定。

但翻开香港法院判词细看,这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法律博弈开场白。

表面上的“败诉”,不过是遗产争夺战中的一次战术性调整,真正决定娃哈哈帝国归属的决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热搜上的骗局

原来是场“蒙太奇”戏法

香港高等法院的裁决书,正是这场“热搜骗局”的起点。

它显示,法院颁发了非正审禁制令,裁定宗馥莉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及浙江高级人民法院诉讼有结果前,不得从香港汇丰银行账户提款或转帐任何资产,同时需披露账户最新余额及资金去向。

这纸禁令迅速被渲染成“宗馥莉败诉”的铁证。但细看法律文书,本质是一份资产保全令——

香港法院只是先把18亿美元“看管”起来,等待杭州的最终判决。

法官甚至在判词中特意强调:“本案诉讼并不涉及宗庆后遗产的管理事项”,暗示香港法院不打算越俎代庖决定内地企业家遗产分配。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判决书截图

从程序层面来看,原告目前并未取得最终胜诉,案件的最终判决仍需等待内地法院的审理结果—— 法律专家的这番解读,一语道破了事件的关键。

而宗馥莉之所以能在这场博弈中保持主动,正源于她手握两大足以扭转局面的筹码:

一是2024年2月2日宗庆后立下的两份正式遗嘱,经过法律公证,明确将境内外核心资产留给宗馥莉、其母施幼珍和祖母王树珍,未将三名非婚生子女列为受益人。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微博

二是在宗庆后去世后的2024年3月14日,双方曾签署过一份协议。三位自称宗馥莉“弟妹”的原告当时明确承认了宗庆后遗嘱的合法有效性,并认可宗馥莉等继承人的继承权限。

争议的焦点其实是一笔21亿美元的信托资产。

2024年1月,宗庆后曾手写指示,要求为三位非婚生子女设立信托,每人7亿美元,但只能分配利息,不能动用本金。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宗庆后关于设立信托的说明书

宗庆后同步与宗馥莉签订《委托书》,将建浩创投公司资产尽数赠予女儿,条件是要求她“以建浩账户资产为三兄妹设立信托”。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判决书截图

真正激化矛盾的是今年初,宗馥莉从账户中转出110万美元支付越南工厂设备尾款。

三位“弟妹”将此视为“恶意侵占遗产”,在香港和杭州两地提起诉讼,除要求赔偿利息损失外,更意图争夺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

宗馥莉认为,根据委托书,信托财产范围只有固定资本的利息,而非固定资本本身。

宗馥莉并不否认宗庆后关于设立信托的安排,且作为受托人已在推进过程中。

因此,宗馥莉方面强硬回应:“如果你们通过提前诉讼损害我的利益,我有权立即停止设立信托”。

可以说,这不仅是声明,更是回击,也让这场围绕遗产的博弈更添变数。

娃哈哈的营销困局

当人设崩塌遭遇流量反噬

这场看似遥远的名人家务官司,却给娃哈哈品牌带来了切肤之痛,精准击中了其精心构建的品牌人设。

毋庸置疑,遗产纠纷曝光的时机对娃哈哈堪称灾难。

就在争产案登上热搜同期,娃哈哈的饮料产品遭遇市场冷遇。

第三方平台监测显示,事件曝光后的7月14日-15日,电商平台日销量从1万-1.2万件跌至5000-7500件,跌幅近50%。

直播销售同步受挫,关联直播数从317场锐减至91场,直播达人从超200人降至75人。

经销商普遍表达焦虑:“今年还能干下去吗?”,部分代理商因担忧供应链不稳定已暂停进货。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娃哈哈官微

这场风波背后,是娃哈哈精心构建数十年的品牌人设正在瓦解。

宗庆后生前以拒绝外资收购的“民族企业家”形象深入人心,辅以“布鞋首富”的朴素形象和“独女掌珠”的亲情叙事,构建了坚实的品牌护城河。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娃哈哈官微

甚至在他去世时,这股情绪还曾给竞争对手农夫山泉带来至暗时刻。

但当遗产大战揭开家族隐秘,公众发现宗庆后至少有四个子女,曾经完美的“爱国企业家”人设轰然崩塌。

更深的危机在于企业治理层面。杭州上城区国资委作为娃哈哈名义第一大股东持股46%,却被曝多年未获分红。

而宗庆后设立信托的18亿美元(约151亿人民币)来源成谜,引发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

有人猜测,该资金可能来自娃哈哈境外子公司分红及投资收益,符合企业跨境资金管理的常规操作。

也有人发出尖锐质问,“当私生子们带着18亿美元远走太平洋时,究竟流向了谁的口袋?”

显然,这笔错综复杂的巨额账目,已对娃哈哈的品牌形象构成了强烈冲击。

此外,宗馥莉的接班过程同样充满阵痛。她大刀阔斧改革父亲时代的“家文化”,引发家族成员和老员工不满。

宗馥莉“输了”?炸出互联网最大骗局!

图源:科技头版

员工群内关于私生子事件的讨论此起彼伏,广告预算大量转向公关灭火,进一步挤压了新品推广资源。

在经历过情绪起伏跌宕后,网友恍然大悟“不过是品牌营销play的一环”,曾经的好感随之烟消云散。

热搜时代,

真相去哪儿了?

宗馥莉遗产争夺案引发的舆论风暴,正是这个“热搜时代”信息传播乱象的缩影。

复杂法律争议被简化为“宗馥莉输了”四个字,真相在流量狂欢中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这种手法可以概括为“蒙太奇式谎言”:通过选择性呈现真实片段,重新拼接出完全偏离事实的叙事。

当 #宗馥莉首战输了# 的热搜引爆全网时,很少有人注意香港法院驳回原告要求披露108.5万美元去向的请求——这个细节恰恰证明法院认可了宗馥莉合法资金支配的解释。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现在的热搜就像在营销和广告中行走。

影视剧宣传用段子式热搜吸引点击,社会新闻被包装成八卦吃瓜,严肃的法律事件沦为娱乐化解读的素材。

尽管在这场信息混战中,宗馥莉展现出惊人的危机处理能力。在热搜爆发以来,她迅速完成公证流程并冻结争议账户,不卑不亢的个人行事风格深得人心成功圈粉。

但对企业而言,教训更为深刻。娃哈哈被网友调侃该在瓶身印上“先立遗嘱再立人设”,家族企业的传承危机,最终要由产品来买单。

夜幕下的杭州,娃哈哈总部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社交媒体上“宗馥莉输了”的喧嚣未散,但她的律师团队早已转向真正的战场——杭州法院。

那里将裁决价值151亿信托的归属,更将决定娃哈哈集团29.4%股权的最终去向。

杜建英的子女们手握一张没有日期的手写纸条;而宗馥莉拥有的,是父亲亲笔签署、法律公证的遗嘱。

当网友终于看清热搜背后的“蒙太奇谎言”,当市场重新审视褪去人设光环的娃哈哈,或许我们会记住:企业的成败终究要由市场和时间来说话。

毕竟,风评可以反转,市场不会说谎。

而互联网的下一个“爆款真相”,可能正在赶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