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与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环球水产交易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此次行动
聚焦水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现场检查抽检、审核相关进货凭证,两部门联合溯源等多项举措,保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进货查验是销售市场保障水产品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在市场的多个店铺内,执法人员仔细核查水产经营户的
进货查验制度
执行情况,逐一检查
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速测报告)
等进货凭证。执法人员向经营户耐心讲解相关规定,明确销售者在索票索证、台账记录等方面的责任义务。
此次执法行动重点瞄准佛山市主产的“加州鲈”、“生鱼”等市场销售量较大的水产品种,针对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查。
通过“胶体金”速测对抽检进行快速定性筛查,同步开展“法检”定量检测。
检测范围不仅涵盖
孔雀石绿、氧氟沙星、呋喃唑酮代谢物
等3类禁(停)用药物,还包括
恩诺沙星、磺胺类
等2类常规药物。
现场检测人员介绍道,如果现场发现检测不合格的水产品,市场监管部门会第一时间开展产品溯源,若不合格水产品产自佛山市内,农业农村部门会第一时间根据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进行塘头执法,执法队伍将对该产品依法采取下架、销毁等措施,坚决杜绝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执法人员正在取样。
工作人员使用食品快速检测车对样品进行检测。
在资质审核环节,执法人员对水产经营单位的营业执照、产品来源凭证、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出塘速测报告等材料进行全面核验,重点排查是否有来源不明、未经检测的水产品。
随后,执法队员来到
环球水产交易市场检测中心
,对其日常检测台账进行检查。执法人员认真翻阅了检测中心的检测记录台账,包括每日检测的
水产品种类、数量、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以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
况等。着重核实了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每一笔记录都清晰可追溯。“检测中心的台账是反映水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规范、准确、详实。” 执法人员表示,一旦发现台账记录不规范、数据异常等情况,将立即要求检测中心整改,确保检测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从检测环节筑牢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防线。
据了解,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行的
“快速联合执法”模式
,打破了以往各部门单打独斗执法的局限,实现了监管资源整合、执法信息共享、处置效率提升的多重成效。通过跨部门协作,执法队伍
既能快速响应群众关切,又能形成监管合力,
有效破解了水产品流通环节中的监管难题,为全链条质量管控提供了有力支撑,并通过联合执法信息互通机制,
快速形成塘头--档口线索联动,
查处了数起违法案件,形成了有效震慑。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继续深化协作机制,常态化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扩大监管覆盖面,延伸监管链条,从养殖、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筑牢水产品质量安全防线。通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让广大市民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本次抽检的四批次水产品重点品种胶体金速测均合格,定量检测数据还在进一步检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