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袁州区下浦街道境内的沪昆高速昌金段(昌傅至金鱼石段)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记者 周 亮 摄)
三次产业稳中有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市场发展活力和信心稳步增强……7月24日,市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宜春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13.2亿元,同比增长6.0%。
从春耕的犁铧破土到盛夏的机器轰鸣,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序曲到项目工地的建设交响,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拼搏进取,满腔热忱投入现代化宜春建设的火热实践,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期中答卷”。
“稳”的态势巩固延续
在全省各地经济增速普遍保持在5%至5.9%区间时,宜春以6.0%的GDP增速,为全省经济大盘贡献了承压奋进的宜春力量,透射出宜春经济的韧性与活力。
如何延续一季更比一季好的发展态势?宜春的回答是:坚持干字当头,咬定目标任务不放松,同心干、向前冲,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5个,签约总金额508.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0.61%,延续了大干项目、干大项目的热潮。
——全市共新增“五上”单位248家,列全省第6位;其中6月新增50家,列全省第2位。
——江西·宜春对接海峡两岸经济区暨知名企业走进宜春(福州)“双招双引”推介活动收获满满,共有1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投资总额50亿元。
——丰城、樟树聚焦循环经济和医药产业持续深耕,有针对性地延链、补链、强链、建链,加快提升群的集聚和链的带动能力。
从生产方面看,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20.5亿元,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加快0.3%;工业经济承压前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
从需求方面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增速较一季度分别加快0.1%、0.3%。
总的来说,上半年全市经济稳中有进、向新向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十四五”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的动能不断积蓄
走进位于奉新县的江西金源纺织有限公司5G智能化纺纱生产线厂房内,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梳棉机,屏幕上显示的实时监测数据连接着厂房内每一条生产线、每一道工序。实施数字化改造后,该公司纺纱效率提升超20%,单位产品电耗下降9.7%,带动该县30余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
如何“吃干榨净”每一块锂云母?江西九岭硅业有限公司专注于尾矿高值化利用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掌握“分离长石和石英的复合浮选药剂及浮选方法”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尾矿100%高值化利用。
江西丹康制药有限公司是全国乳果糖原料药的独家生产商,“乳果糖原理生产连续催化技术”获得我市揭榜挂帅项目扶持,彻底打破该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
这是我市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真实写照和生动缩影。
有了“创新”支撑,宜春工业经济延续了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37个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1.4%,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9.1%、30%、9.8%。分产业看,电子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增长22.6%、18.6%、16.4%。
“升”的势能持续增强
民营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之一,对市场的变化“春江水暖鸭先知”。各地企业车间机器高速运转、项目工地热火朝天,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2%。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遇,也让经济运行“升”的势能持续增强。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6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34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63.87%、66.81%。
稳定的就业,增强的信心,加之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促进宜春消费市场活力涌现。上半年,限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增长3.3%、8.2%、8.5%、14.1%,限上粮油食品类、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增长12.0%、10.3%、8.8%,限上化妆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14.7%、8.6%,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55.2%。
从6.0%的增速到各领域的蓬勃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书写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展望下半年,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发力和项目的加速推进,我市经济必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稳步迈上新台阶。(记者 李家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