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今天,记者在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自去年年底清理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摸排清理疑似废弃电动自行车3529辆,其中近八成的车辆已找到车主并由本人予以清理,无人认领的车辆将被回收。
8月6日上午,海淀区花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在知春嘉园社区进行执法检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供图
8月6日上午,在海淀区知春路的知春嘉园社区,花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队员跟随物业经理来到车棚,发现有两辆疑似无主的电动自行车。在检查后,执法人员登记车辆车牌、型号、停放位置等信息,填写公告并张贴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提示车主尽快认领清理。
在这两辆车对面,还有三辆电动自行车也贴着公告,张贴日期为7月28日。因为无人认领,在执法人员和物业的监督下,一家回收企业的货车将三辆车运出了小区,进行回收处置。
无主的电动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还存在电池液泄漏、着火等风险隐患。物业经理介绍,自去年开展废弃电动自行车清理工作以来,配合城管等相关部门排查疑似废弃车辆,对于轮胎没气、车身布满灰尘的车辆,第一时间上报。
自去年年底清理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摸排清理疑似废弃电动自行车3529辆,其中近八成的车辆已找到车主并由本人予以清理。
在清理工作中,各部门重点对全市范围内的居住小区公共区域、桥下空间、非机动车停车场等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开展摸排。
发现废弃电动自行车后,执法人员在车身明显位置张贴书面公告,对于有车牌的车辆,协调公安交管部门协助联系车主督促其及时清理,而无牌车辆则通过小区物业群、张贴公告等形式联系车主。公告期间届满后,对于无人主张权利且车辆仍未自行清理的,各部门依法进行清理,交由有资质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置。
在清理废弃电动自行车工作中,城管执法部门牵动相关部门充分发动社区、物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供废弃电动自行车线索;深入社区加强宣传告知,向市民群众讲解废弃电动自行车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市容环境危害,引导车主不要占据公共空间,主动自行处置或以旧换新。
全市各部门还将结合日常街面巡查,对废弃电动自行车随发现、随上账、随清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维护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
城管执法部门提示:废弃电动自行车是堆在身边的安全隐患和“视觉尘埃”,主动清理不仅让大家出行的路更通畅,还能腾出更多的清爽空间。希望广大市民群众从我做起,为了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及时清理个人的废弃电动自行车,共建整洁有序的宜居家园。
编辑 张牵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