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

#家具搬运费从400变800女子报警#

#女子拒付搬运工坐地起价被堵锁眼#

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引发关注。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据报道,

一女子通过平台预约家具搬运服务,

事先谈妥费用400元。

搬运工上门后,

在将家具搬至楼下时突然以

“柜子超重”为由要求加价至800元。

女子拒绝支付后,

遭对方用502胶水恶意堵塞门锁,

导致无法正常出入。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民警介入后联系涉事搬运工,

对方否认堵锁眼行为

并谎称“已离开”。

最终警方协调其他正规搬运工

以200元完成服务。

这并非个例,

许多网友在评论区留言,

称有过类似的遭遇。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有网友认为

这种坐地起价还报复的,

必须严惩!

还有网友呼吁

行业整治这种现象。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搬运费400变800,女子拒付被堵锁眼!搬运工坐地起价还嚣张报复,有何法律后果?

目前,

尚无对涉事搬运工的具体处置信息。

那么,

搬运工坐地起价行为合法吗?

是否涉嫌强迫交易罪?

“堵锁眼”的报复行为,

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该如何整治这类现象?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的专业解读!

1、搬运工最初与女子约定400元搬运费,上门后临时加价至800元,这种“坐地起价”行为是否合法?是否涉嫌构成强迫交易罪?女子能否拒绝支付加价部分?

胡青春: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搬运工与女子口头约定400元搬运费,二人通过口头约定的形式订立了合同,且这一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而搬运工上门后临时加价至800元,在没有出现法定可变更合同的情形下(比如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这种单方加价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有违契约精神和诚信原则,女子有权依据最初约定的价格要求搬运工履行合同。

根据目前报道信息来看,搬运工不构成强迫交易罪。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强迫交易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接受服务等五种情形,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搬运工只是提出加价要求,没有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迫使女子接受800元的价格,达不到情节严重标准的,尚不构成强迫交易罪。

关于搬运工临时加价部分价款,女子有权拒绝支付。根据双方最初的约定,女子只负有支付400元搬运费的义务,搬运工“坐地起价”的行为没有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

2、女子拒绝支付加价费用后,搬运工采取“堵锁眼”的报复行为,该行为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胡青春:搬运工“堵锁眼”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女子门锁损坏,影响其正常生活和使用,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之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女子有权要求搬运工赔偿门锁维修或更换的费用,以及因门锁损坏导致的其他合理损失,如因无法正常进出而产生的误工费等。

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外,搬运工的“堵锁眼”是典型的任意损毁公私财物行为,扰乱了他人正常生活秩序,违反了现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依法可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此外,如果被“堵锁眼”的门锁较为贵重且损坏后无法修复,经鉴定价值达到数额较大标准的,搬运工的行为还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可能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风险。

3、对于搬运服务中“坐地起价”“恶意报复”等现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治理?

胡青春:治理此类现象需多方协同,构建全链条规范体系。

从行业监管层面,应推动搬运服务行业建立标准化定价机制,明确服务项目、费用构成及加价条件,由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发布指导价,同时要求从业者在服务前签订书面协议,细化权利义务。对无资质经营、被频繁投诉的从业者,纳入行业黑名单,限制其市场准入。

从法律惩戒角度,需强化执法力度,对“坐地起价”等违约行为,支持消费者通过民事诉讼主张赔偿;对“堵锁眼”等报复行为,公安机关应快速核查取证,依法从严处罚,形成震慑。同时,可探索“小额纠纷快速处理通道”,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从技术赋能方面,鼓励平台型企业建立搬运服务线上交易系统,实现价格透明化、订单留痕化,通过评价体系约束从业者行为。社区可联合物业建立“正规搬运服务白名单”,为居民提供可信选择。

从公众教育维度,应通过案例宣传、普法讲座等形式,告知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留存证据(如聊天记录、录音)的重要性,提升维权意识;同时引导从业者树立合法经营理念,明确违法违规的法律后果。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雨晨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