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近日发表一篇文章说,近年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政治话语中的突出论调。那么,这种论调是真实的还是捏造的呢?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截图
文章认为,从定义而言,“威胁”的本质在于蓄意造成伤害的主观企图,但中国的外交政策与这一概念存在根本差异:中国不把自身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或经济模式强加于其他国家,而且长期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
那么,“中国威胁论”为什么能持续发酵,特别是在美国甚嚣尘上呢?文章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西方对于中国快速崛起的不适感。文章说,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技术领域成为主要参与者,客观上挑战了西方长期的霸权地位。对许多人来说,这种转变引发了战略和意识形态上的不安全感。中国在 5G、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方面的进步引发了西方技术优势正在下降的担忧。此外,战略和地缘政治考量也发挥了作用。对美国及其盟友而言,“中国威胁论”为加强军事联盟和维持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理由。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文章认为,炮制“中国威胁论”实际上并不会让美国获益。中美两国都从现有国际秩序中获益良多。开放贸易、全球稳定和多边合作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流行病和核扩散等全球共同挑战至关重要。更明智的策略应该是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并与其他国家共担责任。
文章最后呼吁,国际社会应以客观和克制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崛起,而不是延续“中国威胁论”。对抗并非不可避免——但要避免对抗,增进理解与深化合作至关重要。
编译丨魏郁
签审丨李琳
监制丨刘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