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彦宗

钱江视频8月5日报道,徐女士3日发布视频表示,自己在江西南昌乘地铁时,看见站内有两名男子在吸烟,于是上前劝阻,并称不想吸二手烟。谁料遭到了对方同行女子抢夺手机、辱骂及掌掴。警方到场后,因自己还手,警方要求双方都互相道歉。后来地铁执法人员也登记了吸烟男子的信息,并且告知“首次警告、二次罚款50元”。

听完她的讲述,很多网友不解,徐女士制止吸烟没有错,为何要向对方道歉?

此事引发关注后,当地警方发布通报称,徐女士遇到的是一家四口,老两口和女儿女婿,来南昌旅游。在地铁通道内抽烟的是女婿和老丈人,徐女士出言制止后,出头与徐女士争执的是岳母刘某。徐女士先用手机近距离拍刘某,刘某抢夺她的手机,争斗中,徐女士先踢了刘某两脚,刘某掌搧徐女士两下。

事后,民警组织调解,双方互相道歉,并签署调解协议。对于陈某某、张某在地铁通道内吸烟行为,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执法人员依照有关规定,责令二人改正,陈某某、张某书面保证不再违反。

看完通报后,一些网友认为徐女士先动手,民警让双方道歉,没什么不妥。但也有一些网友为她鸣不平,坚持吸烟的一方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警方通报女子制止抽烟反被掌搧,地铁控烟还可以再严厉

资料图

平心而论,警方的处理没什么问题,事情不严重,徐女士也并非挨打后才还手,双方都没什么特别要求,不需要验伤,走个程序也就完结了。

一些网友不满,主要是觉得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不对在先,却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惩罚;制止吸烟的人勇气可嘉,却要给对方道歉。说到底,他们是不满违规吸烟者被轻轻放过。

这种情绪可以理解,很多人对公共场所吸烟者深恶痛绝,想要这种行为一夜之间消失,出发点没问题。然而,《南昌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若乘客在地铁站内吸烟,将由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及时整改的不予处罚,拒不整改、多次违法的对个人处五十元罚款。地铁方面与警察也只能依法依规做事。

若多一点像徐女士这样对在公共场所抽烟敏感的人,愿意出面劝阻,当然是好事,可相关规定对违规的处罚要升级加码才行。否则,也只能是“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50”,还不够两包烟钱的。

前些天,有外国博主在上海公共场所劝阻吸烟,也发生了纠纷。在该条新闻的评论区,有网友倡议来我国旅游的外国人多多劝阻街头游烟,其潜台词是觉得警方在处理这类纠纷中,能倾向于严罚抽烟的,因为他们不听外国人的劝,会影响我国的形象。

这一倡议,同样反映了人们在自发制止吸烟行为时遇到的困境: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公共场所抽烟不对,游烟危害也大,愿意做那个当众制止的“坏人”,就像徐女士那样;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禁烟条例,更像是一种倡导而不是惩罚,不像新加坡,在公共交通内吸烟罚1000新币(人民币5000多元)。因为国内罚款力度普遍偏低,抽烟的有恃无恐,脸皮也厚,制止抽烟的人得时常冒着不被周围人支持、甚至被辱骂殴打的风险。

警方通报女子制止抽烟反被掌搧,地铁控烟还可以再严厉

资料图

要从根本上解决劝阻吸烟者的困境,关键就是修订禁烟条例,将违规抽烟的经济处罚成本提到一个让吸烟者肉痛的地步。如果不设立首单免责,第一次违规就罚他个几百上千元,徐女士哪怕要向对方道歉,她心里也舒坦点,围观群众也会少很多不忿,不会以为徐女士受了委屈。

经受“实战”洗礼,徐女士没有气馁,而是倡导更多人发声,在公共场所制止吸烟公害,促进管理措施上台阶、惩罚手段大升级。这可能是这件事中最值得赞扬的地方,当越来越的人像徐女士这样站出来,形成禁烟的强势氛围,促进法规的修订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