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出口再超预期:新兴市场持续发力,下半年有望维持韧性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报道

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依然保持向好势头。

海关总署7日公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欧盟、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增长9.4%、3.9%、17.2%、16.3%。

“7月我国出口再超预期,欧盟、东盟和其他新兴市场是主要拉动。往后看,8月7日起美国对全球的平均关税税率进一步抬升,新增的40%转运关税可能冲击转口贸易,我国出口回落的可能性加大。不过,欧洲制造业景气修复叠加新兴市场持续开拓,后续对欧盟、非洲、中东等出口预计仍有支撑,出口实际回落幅度可控。”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认为,7月加工贸易进口同比仍保持较高水平,8月出口情况或相对可控。

新兴市场持续发力

前7月,我国出口15.31万亿元,增长7.3%;进口10.39万亿元,下降1.6%,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1个百分点。7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2.31万亿元,增长8%;进口1.6万亿元,增长4.8%,连续两个月增长。

“7月,按美元计,我国对欧盟出口进一步回升1.7个百分点至9.2%,与7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近三年高点相互印证,反映欧洲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对我国机电等产品出口的带动;对东盟出口仍在高位,可能与转口贸易有关:8月7日起美国对东盟主要经济体关税税率均有所上调,7月是东盟抢出口的最后窗口期;对非洲、中东、拉美出口增速亮眼,尤其是对非洲出口,今年累计同比增速已达24.5%,7月更是反弹至42.4%,为我国出口贡献了额外增量。”熊园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7月我国对美国出口回落5.6%至-21.6%,在赵伟看来,这是由于对美“抢出口”现象出现退坡。

“从商品来看,7月我国消费电子下降4.4pct至0.9%、玩具下降-11.4pct至-3.3%,这些对美出口占比较高的商品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中观数据也能验证,美国对我国集装箱预订量同比自6月起始终维持负增长。”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总体来看,前7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4.29万亿元,增长9.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35万亿元,增长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3%。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42万亿元,下降1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9.4%。

同期,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3.29万亿元,增长5.5%。

进出口仍将保持稳健

一个亮点是,随着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高技术产品5.1万亿元,增长8.4%,对同期我国整体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45.4%。其中,出口高端机床增长23.4%;进口高端纺织机械增长19.3%。同期,我国出口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4.9%。

1—7月,机电产品出口额累计同比8.1 %,较前值8.2 %略有下行,仍然占出口额比重的60.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累计同比6.0 %,也较前值6.4 %略有下降,占出口额比重为24.2%。

从重点产品来看,1—7月集成电路出口额累计同比20.5 %,较前值18.9%有所上升,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累计同比9.7 %,较前值8.2%进一步上升,不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额累计同比0.0%,较前值下行1.8%;家用电器出口额累计同比-0.4 %由正转负。

赵伟分析表示,当前,资本品出口增速出现分化,中间品出口增速回升。其中,资本品方面,医疗仪器及器械增速上涨7.2pct至12.2%、通用机械增速上涨3.9pct至5.3%,出口增速有所上行,不过,船舶增速下行25.1pct至-1.5%,降幅明显。中间品方面,集成电路增速上涨4.9pct至29.2%、汽车零配件增速上涨3.9pct至4.0%,叠加能源资源出口增速回升明显,总体表现良好。

在市场人士看来,当前,关税不确定性下降、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尤其是美国将进行财政和货币政策双扩张,全球总需求增长可能大体平稳。不过,“抢出口”需求放缓后,中国出口增长中枢可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稳健。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虽然对等关税可能会被反复调整,但全球对等关税背景下,中国在美国主要进口国的相对优势反而上升,更大的风险来自全球贸易量下降。而考虑到美、欧、日等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都有望推出财政刺激计划,外需降温但仍有韧性,下半年中国出口或有望维持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