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精酿啤酒“小体量”“个性化”标签不同的是,优布劳用“连锁化”“标准化”重新诠释着高速发展下的精酿啤酒。

这样的标签,对于当下的精酿啤酒行业而言无疑是贴切的。在精酿市场持续扩容之下,精酿啤酒品牌在存量市场中不断“厮杀”。与此同时,伴随着市场扩容,精酿啤酒赛道逐渐吸金。一面是市场扩容之下的红利持续释放,另一面却是激烈竞争之下引发的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一片红海的精酿市场如今发展到了哪一阶段?对于这道问答题,优布劳精酿啤酒创始人、董事长李庆给出的答案则是:“中国的快消品大多会有几个阶段要走,其中第一阶段便是产品的从0到1,而精酿啤酒市场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

专访丨优布劳精酿啤酒创始人、董事长李庆:国内精酿市场已完成0到1布局

竞争下的双面精酿

纵观目前市场中众多精酿产中,提及“机车文化”、说到“德式小麦”,便让精酿啤酒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优布劳。这也意味着,优布劳在精酿啤酒同质化发展的当下,形成一道独有的风格。

想要在品牌云集的精酿啤酒赛道建立一套自己的文化体系是不容易的。截至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品牌数量和市场规模均呈现显著增长。根据天眼查数据,中国目前拥有超过56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包括生产商、品牌运营商和工坊)。不仅如此,公开报道显示,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300亿元,占整体啤酒市场的17.2%。此外相关预测显示,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渗透率将升至6.3%,预计2026年更将突破1600亿元。中国精酿啤酒的发展正在进入高速的快车道,成为新消费趋势之一。

市场规模不断扩容意味着其所蕴藏的巨大红利。而对于市场红利期的持续释放,李庆坦言,中国精酿啤酒未来十年将会是黄金增长期,并持续释放红利。

市场红利持续释放意味着如今的精酿啤酒市场不仅仅是中小品牌逐鹿的赛场,同时市场扩容也引来众多资本的介入。其中,以众多工业啤酒巨头企业的加入,为当下竞争激烈的精酿啤酒市场再添一把柴。

“很多大品牌做精酿啤酒是对行业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在于工业啤酒认为精酿啤酒未来发展空间与潜力无穷才会下场入局,另一面伴随着工业啤酒大厂入局可以更多地向消费者普及。”李庆说道。

市场容量不断扩充,在给从业者带来无限市场潜力的同时,也同样引发了行业诸多问题。李庆表示,更多企业入局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有更多选择。但是伴随着品牌鱼贯而入,消费者也会产生如何选的困惑。行业扩容、参与企业数量增加是一把双刃剑。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从业者而言要求可能更高。

如今,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精酿啤酒行业呈现出了双面特性,即高增长与同质化并存。就这样的市场环境,优布劳却形成了一套独有的企业文化。

李庆说道:“优布劳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受益于过去十年精酿啤酒行业的红利,优布劳运气好,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十年,我们将会把短板补上,通过精细化运营让合作伙伴门店赚到钱。实际上,和其他连锁品牌不一样,优布劳主要依托于门店进行产品销售,并形成了一套为门店赋能的体系,涵盖了门店选址、设计、装修,到开业、运营,再到拉新、获客等等。我们能最快时间为门店建立一套思域生态,让优布劳的产品与消费者形成一个链接。”

为消费者“去精酿化”

对于品牌、产品与消费者形成链接的思路,早已成为优布劳立足于激烈竞争之下的重要根基。

如何与消费者进行连接?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让消费者能够足不出户便能品尝到一杯好的精酿产品。基于此,优布劳自2017年开始便加速全国布局,打造一家家“口袋精酿馆”。走在北京核心商业区中,餐饮集中区域常能看到优布劳门店的身影。与以往印象中小众的精酿啤酒馆不同的是,优布劳以连锁门店的方式布局在北京,乃至全国各个地区。公开资料显示,从2017年开始,优布劳探索精酿酒馆模式,截至2025年6月,优布劳精酿酒馆已在全国800余座城市开设了超2000门店。

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喝上新鲜的、高品质的精酿啤酒,似乎早已成为了优布劳的“己任”。李庆说道:“精酿啤酒与食品一样,消费者会通过自己的口味决定对某款精酿啤酒产品的喜恶。只有让消费者觉得好喝、性价比高,无论定价高与低都是一款好的精酿产品”。

为让消费者品尝到一杯真正的、性价比高的“好精酿”,优布劳曾提出“去精酿”的概念。李庆回忆道,现在各种伪精酿,都将精酿二字做得特别大,在这种大环境下,优布劳也不一定叫精酿,只要消费者觉得好喝就行,最好的认证是消费者认证。

他解释说:“自己提出‘别叫优布劳精酿,叫优布劳啤酒’,其实更多是要转换视角,从过去厂家为了打造新品类形成区隔,向以消费者为原点转换,更多为消费者考虑。公司并没有从优布劳精酿改名为优布劳啤酒的考虑,但公司以消费者为导向,更加考虑C端感受,这点确实发生了改变。”

如今,当精酿之风持续席卷国内啤酒市场时,以优布劳为代表的精酿啤酒品牌正一路向“C端”,重新“校准”行业格局。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冯若男

以下为部分采访内容:

北京商报:目前中国精酿啤酒发展到什么阶段?

李 庆:中国精酿已经做过了第一阶段,即盲目模仿,无论是德式还是美式。我们已经不是模仿者与跟跑者。当下中国精酿酿酒师以及中国精酿品牌打开了思维的天花板,在产品研发上非常有创意,并在世界各地获得众多重量级大奖。中国酿造已经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路,行业已经不是美国、德国DNA驱动了。

北京商报:行业内有观点指出,精酿啤酒将是未来中国啤酒赛道的一大风口。您如何看待精酿啤酒在行业里的地位。

李 庆:中国精酿啤酒未来十年将会是黄金增长期,并持续释放红利。

北京商报:如何看待工业啤酒切入精酿啤酒赛道?

李 庆:精酿啤酒有一个特点,必须要有一个环节成为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桥梁。精酿啤酒与普通工业啤酒不同,无论是口味还是原材料工艺,抑或是品牌故事,其商业逻辑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有一个人能够去介绍。事实上,精酿啤酒的逻辑更多是建立在社交基础上的,所以在精酿啤酒餐吧我们能看到很多顾客与店员进行交流。基于此,我认为,很多大品牌做精酿啤酒是对行业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一方面在于工业啤酒认为精酿啤酒未来发展空间与潜力无穷才会下场入局,另一面伴随着工业啤酒大厂入局可以更多地向消费者进行普及。

北京商报:伴随着精酿啤酒市场规模逐渐扩充,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在快速增长的背后,行业存在着哪些危机?

李 庆:更多企业入局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有更多选择。但是伴随着品牌鱼贯而入,消费者也会产生如何选的困惑。行业扩容、参与企业数量增加是一把双刃剑。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从业者而言要求可能更高。

北京商报:众多品牌切入精酿啤酒赛道,不仅考验着精酿啤酒经营者,同时也考验着消费者如何去选择。那么在众多选购的选项中,价格可以说是较为直接的门槛。对于消费者而言,精酿啤酒是否存在价格区分?

李 庆:精酿啤酒与价格带的关系非常大,这是由成本与渠道双重因素所决定的。如果一款产品去掉很多中间环节,可能成本就很低。事实上,精酿啤酒与食品一样,消费者会通过自己的口味决定对某款精酿啤酒产品的喜恶。只有让消费者觉得好喝、性价比高,无论定价高与低都是一款好的精酿产品。

北京商报:目前国内精酿啤酒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品牌溢价去买单?

李 庆:据我观察,有很多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溢价去付费,或者说为一个稳定的、值得信任的品牌去付稍微贵一点的价格。实际上,品牌溢价更多是品牌多年来对品质与渠道的把控,也是品牌方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这些叠加起来才是真正的品牌溢价,而这些会产生成本。但原料作为基础,原料好自然味道也好。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优布劳旗下精酿啤酒产品虽然现在比很多品牌卖得贵,但毛利率、净利润可能没有其他品牌高。

北京商报:在高溢价下,目前国内精酿啤酒是否存在价格虚高的产品?

李 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所有精酿啤酒品牌中,目前还没有一个品牌具备这种能力,即为产品注入过高溢价。目前,精酿啤酒行业虽然刚起步,但大多数都是成本定价法,都是物超所值的。

北京商报:未来精酿啤酒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角逐?

李 庆:中国的快消品大多会有几个经历要走。第一阶段是产品的从0到1。品牌要有非常过硬的产品,通过这个产品拓展渠道,并让从业者在这个渠道中赚钱。而未来,则是需要品牌溢价,即品牌需要建立更多的消费者信任。让消费者建立产品认知,也算是建立一个行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