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航运在线)
8月13日,记者从遇害船长家属处了解到,由于船长遗体未被找回无法证明其已事实死亡,目前该案仍在补充证据,还未到诉讼程序。家属近日也接到通知,嫌疑人已申请对自身进行精神鉴定。
3月24日晚,据威海日报消息,威海海警局发布情况通报:
4月6日,小星接到警方电话,被告知涉事船已经靠岸,嫌疑人被抓获,其父亲的遗体未被找回。家属回当地配合警方完成了血样采集等工作后,等待案件进一步的侦办。
据悉,涉事嫌犯为该船二副,此前曾数次跟随遇害船长出海。
2024年8月26日,父亲从家中出发,前往印度洋公海进行作业,顺利的话,计划于2025年6月下旬返航。
当事船长的一位生前好友吴先生(化姓)告诉记者,他和被害船长很熟,就在船长遇害的前一天晚上(3月10日),船长还在和朋友们讨论女儿的婚礼。“遗体没找到,找了十多天都没找到。”吴先生说。
涉事船只。受访者供图
小星介绍,目前案件还没到法院诉讼阶段,代理律师也没能了解到更多情况。家人从办案警方处了解到,现在还在补充证据,警方称目前证据“无法证明我爸爸已经死了”。
同时,他们也接到负责精神鉴定的相关人员电话,被告知嫌疑人已主张申请精神鉴定,询问受害人家属是否有补充证明材料需要提交。
赵琮表示,在被害人尸体无法被找到的情况下,案件事实仍能查明,进而定罪量刑。我国刑诉法明确规定,在间接证据查证属实、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明体系的情况下,可得出符合逻辑和经验判断的唯一结论。
在公海杀人抛尸的前提下,被害人尸骨无存的现状具有合理解释,而非事实不清。
“当然,这对于间接证据尤其是犯罪嫌疑人供述、证人证言的依赖性大大加强,对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赵琮表示,“应当注意的是,在判处死刑需复核的制度背景下,被害人尸体无法找到可能影响犯罪既遂形态、是否有共犯等情节的认定,从而影响量刑,尤其是对死刑的适用产生影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