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在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东北部的桃莲村,被暴雨冲断的小桥,基本完成重建。就在数日前,广东遭遇连续暴雨,桃莲村通往山上荔枝林的唯一行车路被洪水冲毁,也阻断了这批晚熟荔枝的外销通道。

为转运被困断桥那头的50000斤荔枝,中国水电四局工作人员协调车辆人员,帮助桃莲村村民从山里挑出荔枝;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从化供电局紧急协调重载无人机,开辟荔枝转运的“空中通道”,解决农户抢收荔枝的燃眉之急。

目前,荔枝转运工作已告一段落。桃莲村相关负责人李锡环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很感激各方助力。

为了50000斤荔枝:广东持续暴雨下的一场山间民生接力

无人机转运荔枝。实习生 王新瑞 摄

暴雨冲毁唯一行车路

一周前,暴雨昼夜不歇,一声声砸在果农的心上。桃莲村山林中的约50000斤荔枝还挂在枝头。这是山上最后一批晚熟的荔枝,正处于采收关键期。

为了抢收荔枝,凌晨两三点,村民们冒雨上山。桃莲村相关负责人李锡环忧心不已,她时刻关注着雨势,但雨并未按照期望的那样变小。不仅如此,8月4日清晨7时许,暴雨引发的洪水还冲毁了通往山上荔枝林的唯一行车路,也阻断了这批荔枝的外销通道。

“他们告诉我桥断了,被困住了。”接到村民的电话求助,李锡环才得知通往荔枝林的小桥竟被冲断了,30多人和50000斤荔枝都被困在山上。“收到村民的信息后,我们立即组织党员干部赶到现场。”

为了50000斤荔枝:广东持续暴雨下的一场山间民生接力

被冲毁的小桥。实习生 王新瑞 摄

大水从断桥处奔涌而过,桥面无法马上修复。李锡环向南都记者回忆,当日清晨,村民和聘请的工人们已经摘了约5000斤荔枝准备外销。桥断后,村民们只能绕行另一条不通车的山路,肩扛背驮将荔枝运出去。

从这条山路步行上山大概要1小时,由于途中约800米的泥路湿滑,车辆无法通行。李锡环说,山上有一辆桥断前开上去的货车,村民们先将荔枝用车运到泥路头,“只能开到那里,有泥的路就用扁担挑过去”。

于是,李锡环又向中国水电四局的工作人员求助,对方立刻协调车辆、人员,赶来帮村民挑荔枝。

“我们水电四局南大水库扩建工程项目部,在接到南大水库库尾漫水桥损毁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设备赶到现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局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南大水库扩建工程项目总承包部项目总工张明明告诉南都记者,大家冒雨为当地村民转移荔枝,希望将村民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那段路很滑,车不能走,但路边有一点草,人可以走。”李锡环介绍,当日,村民、村干部、中国水电四局工作人员等十余人,踩着山壁边的杂草,接力将5000斤荔枝运出山林。

无人机搭起空中通道

人工运送效率太低,树上依然还有不少成熟荔枝需要采摘。

焦急的村干部立即将事情反馈到温泉镇党委、政府。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起来,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出谋划策,同时向从化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寻求指导帮助。

从化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收到温泉镇的请求后,联想到此前供电部门正在推行电网建设的机械化施工,曾在从化开展广州区域内的首次运用重载无人机吊装电杆,便主动对接联系南方电网供电部门,希望他们协助运输荔枝鲜果,解决农户需求。

“我们收到消息后,立刻联系合作单位了解设备情况,并赶往断桥现场查看。”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从化供电局工程部专责王乐乐告诉南都记者,为摸清河对岸情况是否满足重载无人机起降条件,工作人员先出动小型无人机飞到对岸勘察。但暴雨不停,无人机无法起飞,只能等到雨势稍缓。

得知现场环境满足无人机的作业要求后,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从化供电局的工作人员制定好重载无人机起降路线及运送方案,并协调来多台重载无人机,架起荔枝运输的“空中通道”。

“因为我们的重载无人机最多载重70公斤,果农们的一筐荔枝大概有七八十斤。”王乐乐介绍,这类重载无人机原本设计用于电力工程施工中运输电力设备,也能承载荔枝的重量。

为了50000斤荔枝:广东持续暴雨下的一场山间民生接力

从山中转运出的荔枝。实习生 王新瑞 摄

7日、8日,连续两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从化供电局联合南网产业发展集团通航公司,调派多台无人机进场转运。无人机的起降点设置在距离断桥两端不远处的空地,村民们从山上运下荔枝后,无人机立即开始作业,在两岸来回飞行。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山林断桥边,伴随着大型重载无人机的轰鸣声,一筐筐荔枝跨过湍急的河水,从天而降,稳稳落在桥边的空地上。荔枝一落地,等在一旁的村民、工作人员便立刻抬到一边。两天内,约7000斤荔枝被运到桥对岸,为农户解了燃眉之急。

王乐乐回忆,运送荔枝前,供电作业人员还操控无人机将米、油、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吊运至河对岸。“一些村民们去摘荔枝时,都会在那里住几天,但因为桥断了几天,河对岸没有吃的,所以我们先把米、油、肉、菜用无人机先运过去。”

“当社会遇到急难的事情,我们作为央企,就应该主动作为,去承担社会责任。”王乐乐感概,此次帮村民运荔枝,让他深刻感受到央企的社会责任感,“我们真正帮村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助力了‘百千万工程’。”

想方设法卖晚熟果实

8月13日晚,随着被困山中的荔枝转运告一段落,断桥的重建工作也基本完成。

张明明介绍,中国水电四局积极组织项目部技术力量,为漫水桥的重建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方案确定后,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随即进入现场着手进行漫水桥的重建工作。我们也将利用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响应‘百千万工程’战略,体现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为了50000斤荔枝:广东持续暴雨下的一场山间民生接力

8月11日,断桥正进行重建。

“广东最晚熟的荔枝品种槐枝就在温泉镇。”温泉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李业兴向南都记者介绍,此次被困山上的50000斤荔枝正是槐枝,7月中旬到8月初是它的成熟期。

此次央企助力转运被困槐枝,只是广东各地各部门齐心助“荔”稳产拓销的缩影之一。

李业兴介绍,近年来,温泉镇为开拓荔枝销路想方设法,例如为村民们修耕路打通运输荔枝的“最后一公里”,建设田头冷库为荔枝预冷保鲜,协调物流企业为荔枝运输“加速”,沟通各地推介会助力荔枝销往全国各地。

早前,在茂名,农业部门技术人员随叫随到,奔赴果园为荔枝种植提供技术指导,被称作“农业110”;企业引入压差预冷保鲜技术,延长荔枝货架期。

在东莞,水平村党委倾听民声通网路、修耕路,畅通销路,果子被赞“高水平”;科技赋能非遗特产“焙荔枝干”,多部门联合发力宣传推广,不断拓深荔枝产业链。

水平村湖光家庭农场的仓库里,也有一架农用无人机,用来为荔枝树打虫。水平村党委书记邝永勇告诉南都记者,“我们鼓励并组织村民参加无人机飞手培训与考证,在提升荔枝种植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为村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从助力种植、增强保鲜,到畅通销路、升级产业……广东各地多措并举,护航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出品:南都即时

监制:王佳

统筹:向雪妮 韦娟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敖银雪 实习生 王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