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秦瑾 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推动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展现山东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的典型经验和突出成果。在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指导下,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大众网·海报新闻、山东省继续工程教育协会联合推出“继教e线·会客厅”主题访谈活动。
本期访谈我们邀请到的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华。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立足近40年办学积淀,形成了非脱产形式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自学考试两种学历教育以及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等办学形式于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张建华向记者介绍,目前在读成人教育学生近58000人,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83000余名。设有30个本专科专业,涵盖8个学科门类,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近年来发展迅猛,2023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录取首次突破2万人,报考与录取人数跃居全省第二;2025年毕业生达16879人,授予学士学位近万人。
据了解,该学院深度挖掘红色金融文化,建成的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是山东省内首家全面展示山东红色金融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反映地方红色金融发展历程的专题性博物馆。该馆获评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省委宣传部金融办“金融文化书院”等荣誉称号,并于2025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金融文化场所”。“为做好山东红色金融文化知识的普及,配合金融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我们今年3月出版发行了《山东红色金融概论》。”张建华补充道。
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终身学习需求增长,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通过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重构教育生态。张建华认为,未来需进一步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边界,深化校—企—政资源协同,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
“力争成为区域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面向未来,张建华表示,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办学效益,更致力于成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教育支点。
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
大众网·海报新闻: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下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的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基本情况,以及学院的办学定位与特色。
张建华: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校(院)继续教育工作的办学主体,形成了非脱产形式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之前的函授、业余)、自学考试两种学历教育以及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等办学形式于一体的继续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上有高中起点专科、高中起点本科、专科起点本科等三种办学层次;同时,举办各种培训班,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急需人才。继续教育学院贯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校(院)综合办学优势,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管理为手段,促进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从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开始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始终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利用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开发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采用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学校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被山东省教育厅评选为“山东省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学校继续教育学院连续三年被中国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组委会评选为“最具社会影响力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目前我校有成人教育在读生近58000人,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83000余名。现有30个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其中高起专2个专业,高起本7个专业,专升本21个专业,涵盖了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医学等8个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历经近四十年耕耘,继续教育学院在办学形式、层次、规模、质量与效益上均取得长足进步。2023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实现历史性突破,报考与录取人数跃居全省第二。2025年,我们毕业生人数16879,其中本科生14798,授予学士学位9979人,这在继续教育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大众网·海报新闻:在国家战略的推进下,学习型社会的蓝图日渐清晰。齐鲁工业大学在落实《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建华:“十四五”期间,在校(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导下,继续教育学院围绕主责主业,对照校(院)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指标,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超额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发展新突破。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党员带头攻坚学院重点工作任务制度,抓党建促发展,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不断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持续优化工作流程,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强化内部财务管理。2021-2024年度,学院在二级学部(学院)党建考核、业务考核均取得优秀等次。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学院多次召开各类研讨会,深入实地调研,优化校外教学点设置;修订成人高等教育学位授予管理办法,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招生宣传工作方式,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线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自考工作取得新突破,开展自考教材的编写工作,申报2门新主考专业,与企业签订自考助学协议。2023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录取首次突破2万人,招生规模和创收能力进入全省继续教育工作第一梯队。在山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较往年大幅下降的情况下,2024年招生录取19632人,2025年招生录取17988人。目前,在籍成人教育学生达到5万余人。
深度挖掘红色金融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立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该馆是山东省内首家全面展示山东红色金融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全国高校中唯一反映地方红色金融发展历程的专题性博物馆。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先后获评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教育基地”、省委宣传部金融办“金融文化书院”荣誉称号,并于2024年6月获得“金融博物馆联盟成员单位”的授牌。2025年1月,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金融文化场所”。同时,为做好山东红色金融文化知识的普及,配合金融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2025年3月出版发行《山东红色金融概论》。
2024年底建成投用“载墨书院”平台。依托载墨学堂、载墨工坊和红色金融博物馆等平台渠道,全力打造涵盖思想引领、学术研讨、匠人工坊等全过程贯穿式育人体系,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融合发展新模式,切实提升继续教育支撑人才自主培养、专业学科建设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质效。
在非学历教育工作方面,学院紧跟社会需求,开展传统工艺尚工行动、政府采购项目等非学历培训项目,拓展服务领域,落实校(院)非学历教育“管办分离”的要求,加强培训项目的管理、立项、过程指导、质量监督、结项等。目前,出国留学业务、无人机培训、科学教师培训、金融行业培训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我们始终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大众网·海报新闻:学校近年来在继续教育领域战略规划上重点布局在哪些方面?
张建华:一是学院党建工作。学院党委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抓党建促发展,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地。积极创建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标杆党支部。
二是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方面,面对学历继续教育生源减少,经济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成考学生数量减少不可阻挡。积极拓展自考业务,加强与全国各主考院校的交流合作,协同共建高质量自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材体系。
在学历教育工作方面,以红色金融博物馆为依托,积极开展红色金融项目的丛书编撰、课题申报以及深入研究。红色工业研究启动。积极打造红色金融党建品牌,开展系列的党建培训。几个留学项目英国 A-level 国际课程培训、与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与共同推出海外名校直通⻋“2+2国际本科”项目、波兰留学项目等正在积极推进中,进一步积累留学项目办学经验,争取有大的突破。
大众网·海报新闻: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和终身学习需求增长,学院如何调整自身发展策略?
张建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质增效。紧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质增效、非学历培训创新等重点领域,强调规划需具备前瞻性与可操作性。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构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一体两翼”双主体格局,并强化数字化转型突破。
数字化转型与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升级,推动远程教育平台建设。
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持续深化:课程共建: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如低碳能源技术),嵌入真实案例,工程师联合授课;学院对接新兴产业需求,开发定制化培训项目,强化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招生拓展与教育质量强化。面对生源竞争压力,学院多措并举:重点冲刺自考、成教招生指标,并优化新生报到流程以降低生源流失风险。赴合作教学点调研,强调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建立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求二级学院将非学历培训纳入专业建设。
核心任务在于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通过数字化转型与产教融合重构教育生态,在招生、教学、管理中贯穿质量优先与需求导向原则。未来需进一步打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边界,深化校—企—政资源协同,方能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型。
大众网·海报新闻:面向未来,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是怎样的?
张建华: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主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教育结构及加强规范管理展开,结合近几年动态及发展,可归纳为以下重点方向:
专业建设与学科拓展
增设新兴专业,对接产业需求。2025年新增“金融科技(专升本/高起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升本)”“药学(专升本)”等专业。这些专业聚焦数字经济、大健康等国家战略领域,旨在培养行业紧缺人才,体现学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响应。
强化优势学科资源整合。依托学校工科特色,计划联合企业开发特色课程(如白酒文化、红色金融文化研学课程),推动跨学科融合,提升专业竞争力。
教育模式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深化产教融合机制。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拓展非学历培训、国际教育服务及文化育人项目,构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的多元体系。
加速信息化升级。推动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的数字化改造,包括远程教育平台升级、教学资源开发等,提升教育服务的灵活性与覆盖面。
深化合作与资源整合
加强校际协同。近期密集调研省内外高校,聚焦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培训等领域合作,探索师资共享、课程共建及科研联动机制。
拓展社会服务网络。推动乡村振兴学院建设,强化校企定制化培训(如茅台学院合作案例),为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
规范管理与质量提升
强化校外教学点监管。严格规范招生宣传、学籍管理、学位审核等流程,通过年度考核与表彰机制(如优秀教学点评选),保障办学质量与合规性。
完善制度与师资建设。重点推进师资库建设、全成本核算体系优化,并严守廉政底线,防范合作办学风险。
学历教育方面,提质增效,打造特色专业群,扩大招生规模(如争取更多成人教育指标);非学历教育方面,创新市场化培训项目,强化客户回访与需求对接,提升社会服务收益;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多元化、数字化、规范化”教育生态,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需求。
齐鲁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未来发展以“创新驱动、规范运营、开放合作”为纲领,通过学科优化、产教融合、数字化转型和校际资源整合,力争成为区域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其目标不仅在于提升办学效益,更致力于成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产业升级的重要教育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