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曝光的视频显示,乌克兰最新型“火烈鸟”巡航导弹已从基辅郊外一处简易轨道发射阵地呼啸升空。乌媒称,这种射程约 3 000 公里、弹头重达 1.15 吨的巡航导弹已投入实战,并首次用于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从乌克兰境内发射,可覆盖莫斯科、圣彼得堡乃至西伯利亚腹地。更令人无法忽视的是,这枚导弹背后,是乌克兰在苏联时代奠定的庞大军工遗产:它曾是整个红色帝国最重要的战略武器科研与生产基地,如今这些“家底”正在战火中全面复苏。
乌克兰《真理报》公布的画面显示,“火烈鸟”由两辆民用两轴拖车上的单轨发射器齐射,点火后急剧爬升并转入巡航段。乌国防工业内部人士透露,导弹由乌本土企业 批量生产,已“多次投入对俄战斗值班”。外界注意到,该弹外观与阿联酋公司此前公开的 FP-5 巡航导弹几乎一致,但核心导航、发动机与战斗部技术却源自乌克兰本土——其背后正是苏联时期设在第聂伯罗的南方设计局、哈尔科夫的“马雷舍夫”坦克厂、扎波罗热的“进步”发动机联合体等老牌军工巨头。苏联解体后,它们一度沉寂,如今却因战争被重新激活。
历史无法回避:乌克兰曾占苏联国防工业的 30% 以上,从洲际弹道导弹到航母燃气轮机,从主战坦克到巡航导弹发动机,均在此设计、总装或测试。如今,这些工厂与科研所的机床、试车台和人才库被迅速转为战时体制,成为“火烈鸟”诞生的根基。正如乌国防工业集团发言人所言:“我们不需要从零开始,我们只需要把苏联时代的走廊重新点亮。”
一旦大规模列装,“火烈鸟”将使乌军首次拥有与俄罗斯“口径”对等的战略打击能力:比此前乌军射程最远的改装无人机远 5 倍,比英国“风暴阴影”远 10 倍,更可在西方军援红线外由乌方自主决定目标。1吨级高爆战斗部对俄军后方机场、能源枢纽、弹药库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
而乌克兰正同步推进“火烈鸟”低成本化与饱和攻击战术——分析人士估算,单枚造价可能低于 100 万美元,意味着乌工业体系可在一年内生产数百枚,对俄军已显吃力的防空系统形成“低成本破防”压力。
“火烈鸟”的亮相恰逢美国总统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赴华盛顿之际。基辅智库“战略桥”评论称,这一时机绝非巧合:“乌克兰向盟友和对手同时释放信号——即使援助受限,我们也能凭苏联留下的工业骨架独立升级战争维度,让战火真正烧到克里姆林宫的战略后方。”
昔日依赖外援的乌克兰,如今正以继承自苏联的庞大军工体系为支点,撬动整个地区军事格局。正如乌国防部长所言:“当适当的时机到来,世界将看到一个军事强国的复苏——它的根,深埋在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