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实习生 向思强
为了迎接今年12月举办的全国健美大赛,66岁的长沙市民陈建平正挥汗如雨,“撸铁”不休。
8月20日上午,在长沙晚报家属区的一座亭子里,记者见到了正在锻炼的陈建平。
“还有4个月就要比赛了,我要把脂肪减下来,才能凸显好身材。时间不等人啊。”陈建平感慨道。
从28岁时开始健身到如今,从青丝到白发,陈建平的健身健美之路已经走了整整38年。在这段长时间的不懈坚持中,他收获了健美比赛大小奖项11次,包括2024年“中杉杯”第八届世界奥赛之夜中国区北京站健身健美大赛全国元老组冠军。但比奖杯更珍贵的,是他从中获得的健康、快乐和永不褪色的青春活力。
“撸铁”38年:从泥巴地走出的“健美达人”
时间回到1986年,27岁的长沙晚报印刷厂员工陈建平突发胃穿孔躺在病床上。身高1米76的他只有60公斤,胃部的剧痛让他第一次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那时我才真正明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出院后,他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健身。从此,他走上了雷打不动的健身之旅。
刚开始,他在湘春路上的长沙市第二工人文化宫进行健身,后来坐公交到东塘的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健身。印完报纸下班之后,不管风里雨里,他都会去健身。
最初的几年是最难熬的:进步缓慢,孤独常伴,但陈建平从不放弃。“每次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又增长了一点,肌肉又结实了一些,那种成就感什么都比不了。”
渐渐地,简陋的泥巴地被专业的健身房取代,曾经的健身“小白”也成了别人请教的对象,但不变的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周锻炼5天,每天锻炼1至2个小时,每次锻炼1至2个部位。
“健身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陈建平表示。
“玩”出来的冠军:健身是件快乐的事
2018年,58岁的陈建平做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都感到惊讶的决定:参加全国健美比赛。
“我就是想玩玩,看看自己这些年来练得怎么样。一方面可以监督自己进行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展示自己。”轻松的心态让陈建平毫无压力地完成了首秀。没想到这一“玩”就玩出了名堂。六年11次获奖的成绩并没有让他迷失。备赛期间,他依然保持着那份“玩”的心态。每天坚持有规律的训练,这一套流程他做了几十年,却依然乐在其中。
对于比赛,陈建平毫不含糊,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至少提前3个月进入备赛状态。”陈建平告诉记者,参赛前要严格控制体脂,饮食以鸡胸肉、牛肉、鱼肉、鸡蛋为主,甚至还要进行“脱水”训练,偶尔还得去蒸桑拿。
“参加比赛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身材,是享受比赛过程,我不问结果。”每次比赛前,陈建平都会对着镜子笑笑,告诉自己是去享受比赛的。
跨越代际的对话:给健身的年轻人几点忠告
面对如今越来越火的健身热潮,这位坚持健身38年的“老江湖”有着自己的观察。
“现在很多年轻人健身太操之过急了。”陈建平说,“才练了两个星期就想看到腹肌,一个月没效果就放弃。健身不是快餐,而是文火慢炖的汤。”他建议年轻人至少要坚持一个季度以上。
“3个月是身体发生改变的生理周期。只要你科学训练、合理营养、充足休息,没有不见效的。”陈建平总结出自己的方法:坚持、营养、休息。“训练要循序渐进,营养要跟上,最重要的是要休息好。这三者缺一不可。”陈建平说。然而,让他担忧的是不少年轻人的训练方式:“一味追求大重量,动作不标准;只练胸不练腿,体型都走样了;吃蛋白粉却不注重基础饮食。这些都是本末倒置。”令他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科学健身。
陈建平还鼓励更多像他一样的老年人:“健身房不只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老年人也可以去试试,体验一下流汗的快乐。”
38年如一日的坚持,11次大大小小的奖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陈建平来说,他的健身路,还在继续。
“至少要练到70岁!至于70岁以后还练不练?要看身体情况再说。”陈建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