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惨烈刷新了二战后人类的战争纪录。集团军作战,海陆空全方位绞杀,战地分毫必争,这背后是数十万鲜活生命的逝去。将士分敌我,人性当无别。和平止战是共同的心声。
Part.
1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阿拉斯加会晤,以及8月17日泽连斯基和欧洲盟国的领导人前往华盛顿与特朗普面谈,俄乌和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迁延三年多的俄乌冲突,代价太过惨重,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呼吁,和平何时才能到来?
这组航拍画面来自乌克兰基辅、利沃夫和哈尔科夫三座城市的墓地。其中,位于哈尔科夫市郊的墓地画面最为震撼,一望无际的大地上,密密麻麻树满了墓碑。在专门埋葬军人的“英雄巷”区域,2022年到2025年的三年间,新增的阵亡军人墓比过去的七年多了近10倍。而三年的俄乌冲突,其实还有更多非正常死亡的人没能得到安葬。
这里的每一个墓碑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墓碑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现在它们静静地伫立在这里,与国旗为伴,控诉着战争的残酷,彰显着生命的不屈与珍贵。
2025年4月19日,东正教最大、最重要的节日:复活节。俄乌前线的俄军在普京的直接命令下,从19日下午18点,开始了持续三十小时的临时停火。在发布这道命令时,普京强调,这样做纯粹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希望能让饱经战火摧残的地区,能够得到片刻喘息;能够让民众的身体与灵魂在安宁中度过复活节。
也就是在这一天,246名俄罗斯战俘与246名乌克兰战俘,通过换俘行动,回到了各自的国家。就在交换战俘的同时,覆盖各自国旗的棺椁也在默默地交接,在他们身后的战场上,还有无法统计的阵亡战士的尸骸等着被带回家的那一天,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无法回家,最终只能慢慢化作大地的一部分。
俄乌冲突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对无数家庭的浩劫。自2022年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已有数十万士兵伤亡,数百万平民流离失所。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一段被战争撕裂的人生。
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战场上,许多村庄几乎失去了所有年轻人。战争摧毁的不仅是生命,还有无数家庭的未来。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所写:“战争不是一场游戏,而是一场灾难。它摧毁的不仅是生命,还有人性。”
阿尼廷是2022年9月入伍的俄罗斯新兵,首战就被派往巴赫穆特作战。他们小组的任务是攻击并占领乌军阵地,他的两名战友先后负伤身亡,只身一人的阿尼廷在战壕里拼命奔跑,以躲避乌军无人机投下的炸弹。最终,阿尼廷向无人机做出停止攻击的手势,恳求乌军不要杀他。乌军的无人机也放弃了对阿尼廷的攻击,把用俄语写着“跟着无人机投降”字样的口粮袋投向了阿尼廷,确认乌军不会伤害自己后,阿尼廷穿过无人区和战壕,走向乌军战壕。
阿尼廷后来表示,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活着,他想回到家人身边,永远不要经历这里的一切。
Part.
2
2024年12月28日,在俄乌冲突库拉霍沃战场,一处钢筋混凝土掩体中,两名乌克兰士兵被爆炸的废墟掩埋了9天之久。而正在此地清理战场的,是俄罗斯南部军区的官兵们,他们并没有选择消灭这两名乌军士兵,而是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而距离挖掘现场不远处的库拉霍沃发电厂,俄乌两国士兵还在进行着你死我活的厮杀。一面是对生命的尽力挽救,一面是对生命的轻易掠夺,这两个矛盾场景,仿佛是向战争制造者发出的灵魂拷问。
最终,在危机四伏的火线上,俄军士兵成功救出了被困的两名乌克兰军人,并将他们迅速送往后方医院进行救治。
在巴赫穆特乌军防线上,一名叫谢廖沙的唐氏综合症患者阴差阳错地成为乌军一员,在前线两年的时间里,他奇迹般地在枪林弹雨中毫发无伤。原来是当谢廖沙来到前线时,战友们看到他的特殊情况,决定不派他参与进攻任务,而是让他留在战壕里搬运物资。当乌军在巴赫穆特撤退时,他们选择将谢廖沙留下。他们相信,把谢廖沙交给俄罗斯人活下来的几率,大于带着他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撤退的存活几率。
当俄军士兵进入战壕,发现谢廖沙时,他正一个人坐在战壕里画画,他对周围的变故毫无察觉,甚至都无法分辨面前的俄罗斯士兵与自己的战友有什么不同。而俄军士兵也看出谢廖沙的不同,他们也没有为难他,谢廖沙被安全带离了战场,带离了他本来就不应该出现的地方。
谢廖沙,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乌克兰青年,让乌克兰战友和俄罗斯士兵做出了共同选择:同情与保护弱者,并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机会。
奥运会,这个世界最大的运动盛会,2024年在巴黎举办,乌克兰代表团的规模远小于往常。据英国媒体披露,在俄乌冲突中,已经有487多名乌克兰的运动员、教练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他们中的许多人,本该有机会在奥运赛场展现自己的风采。
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85公斤级举重比赛中,来自乌克兰的选手奥列克桑德·皮列申科获得第四名,距离奥运奖牌仅一步之遥。
正当他满怀信心备战奥运之时,俄乌冲突爆发了。皮列申科走出了训练馆,加入了乌克兰军队。他的教练维克多回忆说:“皮列申科告诉我,他要为国家而战,哪怕这意味着牺牲生命。”
2024年5月,皮列申科在执行一次军事行动中遇到火箭弹袭击,不幸牺牲,年仅30岁。
而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的数据显示,俄乌冲突还夺去了135名乌克兰艺术家的生命。
Part.
3
奥列克桑德·沙波瓦尔,乌克兰一位顶尖芭蕾舞艺术家,他曾在基辅国家歌剧院担任演员长达28年。
就在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二天,沙波瓦尔加入了乌克兰国土防卫部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他,从舞者变成了一名战士。他的装备不再是轻盈的芭蕾舞鞋,而是沉重冰冷的榴弹发射器。
2022年9月12日,在顿涅斯克州,一枚迫击炮弹夺去了沙波瓦尔的生命。
乌克兰国家歌剧院评价说:沙波瓦尔的去世是无以形容的悲哀。
2008年,斯捷潘出生在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但是,斯捷潘不是人,而是一只流浪猫,它的冷漠表情和优雅的生活方式,吸引了大众的关注,成为一只拥有着130万粉丝的网红猫。
然而,俄乌冲突爆发后,这只网红猫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2月24日,巨大的爆炸声将它和主人从睡梦中惊醒,邻居的阳台被炮弹击中。安娜和斯捷潘在地下室躲藏了两个晚上,经历了长达一周的断电后,他们离开了家乡哈尔科夫,流亡到了法国尼斯暂住。
从那时开始,斯捷潘成为了一只呼吁和平的反战猫。安娜通过斯捷潘的账号分享了他们在战争中的经历,这些内容引起了全球粉丝的关注,也让斯捷潘成为了乌克兰民间反战宣传的象征。
2022年5月,斯捷潘受邀参加了在戛纳举办的世界博主奖颁奖仪式。它的出现再次引发媒体和粉丝的关注。斯捷潘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为乌克兰的反战事业筹集资金,最终筹集到一万美元,用于帮助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人和动物。
2022年12月,斯捷潘和主人安娜回到了家乡哈尔科夫。安娜带着斯捷潘在废墟中艰难地找寻过往生活的痕迹;经历过战争,大家也更加珍惜和疼爱这只小猫。安娜在斯捷潘的社交媒体账号下写道:“乌克兰期望和平”。
伊琳娜·茨维拉是乌克兰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同时还是一位教师,她用自己的笔和文字激励过无数人。当战火笼罩乌克兰大地,她放下了手中的笔和书本,加入到乌克兰国民警卫队。
2022年2月25日,也是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二天,伊琳娜·茨维拉在基辅附近的一场交火中,不幸阵亡,年仅52岁。她的丈夫德米特罗也在那场战役中失去了生命。在弥留之际,她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了这样一条信息:“谁愿意帮忙捍卫基辅?”
伊琳娜的牺牲震惊了整个乌克兰,她被尊称为“乌克兰女英雄”。她的诗歌和文字,成为她留给世界最后的礼物。
Part.
4
自2022年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无数青壮年士兵倒在战场上,他们的牺牲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灾难。
战争的代价远不止于战场上的伤亡。大量青壮年的死亡和伤残,导致两国人口结构出现严重断层。欧洲人口研究协会的预测显示,如果战争持续,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人口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到2030年,乌克兰的劳动人口可能减少25%,俄罗斯的生育率也将降至历史最低点。这种人口断层不仅会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还将对社会结构、家庭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正如历史学家所说:“战争不仅摧毁现在,也偷走未来。”
俄乌冲突对两国人口的掠夺,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发酵,成为两国发展的沉重负担。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展开了多层次的反战努力,试图阻止战争的蔓延,呼唤和平的到来。
从欧洲的巴黎、柏林到亚洲的东京、首尔,成千上万的民众走上街头,高举“停止战争”“和平至上”的标语,呼吁结束冲突。根据国际反战联盟的数据显示,全球已举行了超过5000场反战示威,参与人数超过1000万,这些示威不仅是民意的表达,更是对战争受害者的声援。
联合国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呼吁停火止战。联合国还提出了超过20项和平解决方案,包括停火协议、人道主义走廊、战俘交换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访问基辅和莫斯科,试图促成和平谈判。
然而,和平之路依然漫长,战争的阴云仍未散去。但正如一位反战人士所说:“每一次呼吁和平的声音,都是对战争的抵抗。只要我们不停下脚步,希望就永远不会消失。”
也许,战争的最终结束会在某个大国的谈判桌上敲定,但反战的意义就在于,坚持一种温良、博爱的人性,在于相信这种人性的温度与力量,才是构成人类世界的核心与基础。在于相信,只要还有人相信爱与希望,和平就永远不会远离。
制片人:王瑞
编导:易晏
编辑: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