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圆满落幕
这场被誉为机器人届“奥运会”的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综合性竞技赛事
吸引了来自五大洲16国的
280支队伍齐聚
在全部26个赛项中
展开487场精彩比拼
刷新了全球人形机器人竞技的新高度
来自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的
海毅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让3台不同品牌、体型各异的机器人
跳出整齐舞步
斩获群体舞蹈赛
季军
这一突破不仅展现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力,更揭开了武进在具身智能领域的产业密码——从单点技术突围到集群协同发力,再到科创生态护航,这片热土正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强磁场”。
在机器人领域
不同品牌间的系统壁垒
如同“语言不通”
协同运作是公认难题
海毅欧的3台参赛机器人正面临这样的挑战——它们来自两个品牌,体型大小不一、身高各异,却能同步完成复杂舞蹈动作,其秘诀在于公司自主研发的“跨平台控制系统”与“动作重定向技术”。
而这项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于赛场
它为机器人规模化应用和集群化运作
提供了可能
有助于提升整体智能化水平和应用效率
作为一家成立仅一年的企业,海毅欧始终专注于机器人关节模组这一关键赛道,致力于破解传统机器人的三大痛点:扭矩密度低,难以在体积受限的场景中输出足够驱动力;工业控制算法封闭落后,无法满足精细操作需求;开发工具链陈旧,无法在虚拟环境中快速迭代验证,导致系统集成与调试成本高、周期长。
目前,公司面向工业机械臂、人形机器人、医疗康复设备的全系列关节产品已进入测试阶段,其中人形机器人专用模组已在某头部仿生机器人企业展开测试。
海毅欧的突破并非孤例
在武进
一批聚焦机器人
“关节”“神经”“感知”核心领域的企业
正形成协同作战的“产业军团”
位于武高新工研荟科技产业园的德世博尔(江苏)传动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精密减速机十余年,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母机、高端精密设备及机器人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相关业务占比超80%,是国内机器人关节部件的重要供应商。
德世博尔重点研发的精密谐波减速机,专门针对机器人上肢关节设计,目前已进入应用测试阶段,正与国内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及常州本地产业链伙伴展开紧密协作。为匹配产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公司新布局了3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投产后可满足从工业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的全场景应用需求。
同样位于工研荟科技产业园的敏之捷传感科技则让机器人有了“灵敏触觉”。其六维力传感器采用硅基应变片技术,灵敏度是传统金属传感器的50倍,能精准感知握力、推力等细微变化,且成本大大低于国际企业。
此外,今年7月,第十三届“创业江苏”科技创业大赛具身智能专项赛暨2025“华罗庚杯”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具身智能专题挑战赛上,来自全国的15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位于武高新的常州坤维传感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具身智能核心传感器领域的技术突破摘得桂冠。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正不断充实着武进机器人产业的“家底”。作为常州机器人产业的核心集聚区,武进的优势早已形成气候。其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
接近全国的四分之一
,聚集了纳博特斯克、安川机器人等
近150家产业链企业
,总产值
超200亿元
,供应链完整度
超80%
,一批企业成功跻身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链。
企业的成长
离不开武进全周期科创
“培育体系”的滋养
这里已成为机器人创新要素的“强磁场”
海毅欧便是“以赛引才”的典型案例。2023年,其项目在武高新“龙城英才计划”北京邀请赛中斩获二等奖,凭借赛事直通资格获评“龙城英才计划”创业项目,落地后迅速获得天使投资,估值达5000万元。
自2021年起,武高新已累计举办
9场
“龙城英才计划”异地邀请赛,落地
19个
领军型创业项目,引进市级以上人才
28名
,持续为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如今
这片创新土壤再添核心载体
常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科创中心
落户工研荟科技产业园
该中心占地256亩、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计划到2027年底新引进70家以上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关联产值突破200亿元,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与应用示范先行区。
政策引才、平台聚智、资本赋能的
叠加效应
让武进成为创新项目的“引力场”
今年承办的全市“百场千企”产业链融链强链对接活动——1028机器人专场,吸引120余家企业参与,达成38项合作意向,进一步织密产业链协同网络;国家智能工业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平台扎根于此,为产业升级提供专业支撑。创新要素的持续涌入,正让武进的科创“磁场”不断增强,推动这里向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机器人产业高地迈进。
来源: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
海毅欧智能、今日武进、科创武进
记者:
宋婧
通讯员:
王晓
编辑:孙美
校对:史梦莹、张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