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暑气至此而止矣。今年的处暑在8月23日4点33分35秒如期而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的酷暑正式结束,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然而暑气并不会突然完全消失,人们还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这时候的天气正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前后。
处暑有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到了初秋,鹰开始捕猎鸟类,但鹰捕获猎物之后,不是马上就吃,而是码放在一边,就像在祭祀一样。
二候“天地始肃”,处暑之后,树叶开始凋零,落叶翩翩,又是一个遍地金黄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泛指谷物开始成熟,但并不是所有谷物开始成熟,而是特指“五谷之首”的稷的成熟。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例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等,多和庆祝丰收或迎秋祭祖有关。
祭祖迎秋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
过去,人们驾船出海,为免风暴肆虐,便点上荷花灯,并任其漂流,祈保平安。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处暑养生记住“五个不”
处暑是往秋季过渡的时节,在这个阶段做好防护、增强体质,可以减少秋冬季部分疾病的发生。对此,请记下处暑养生“五个不”。
1. 清洁不马虎
鉴于雨水较多,潮湿的环境给真菌提供良好的生存机会,具有湿疹等皮肤病或是易过敏人群要做好皮肤清洁工作。
2. 寒凉不贪吃
像西瓜这样大寒的瓜果,处暑时节要减少摄入。爱吃烧烤的人群也要减少宵夜频率,长期不注意,容易引发腹泻、急性胃肠炎等肠胃炎症。
3. 锻炼不松散
对于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老慢支病史人群,需要增强体质,加强锻炼,减少当季发病可能,为冬季保健打下基础。
4. 尽量不悲秋
秋季容易使人陷入悲伤的情绪,若再加上长期过度思虑,则容易伤脾,重者会产生抑郁。
5. 空调不调低
目前气温还未完全下降,昼夜温差大,是心梗、脑梗高发的危险期,对阳虚体质、寒凝气滞人群,需要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由夏入秋,在不可逆的岁时变迁中,有不舍,有遗憾,有收获,有想念,有桩桩件件未完待续的故事……等着你我,在秋风中写就。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愿你我,于伏去秋来际,不负光阴的启示:有风轻云淡的心情,有珍惜岁时的加倍努力。
来 源:综合央视新闻等
海报设计:李 丹
编 辑:朱 琳
校 对:邹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