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各位好啊,最近93阅兵预演的视频和照片到处都是,让人看得比较振奋,没想到,我国的武器开发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与此同时,在那个遥远的东方神秘大国——印度,有一部电影发布预告,也把印度人看得无比振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

预告片截图

这部片子名叫《120勇士》(120 bahadur),也被翻译为《非凡勇士》,内容拍的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印度三哥大显神威,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与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最终虽然全军覆没,但也造成了对手十倍于自己的伤亡。

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指的是11月份,在喜马拉雅山脉5000米的高地上,气温零下40度。兵力悬殊,是指以120人大战3000名解放军,没有装甲支援,没有炮火支援,也没有足够的冬装,仅凭步枪,手榴弹,勇敢坚守战略要地,击退了一轮又一轮的冲击,阻止了中方推进。后来发现,大多数人死时仍在战壕中,尸体冻僵,手里仍握着武器,现场惨烈而又感人。影片特意表示,这是“根据真实战役改编”。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

预告片截图

当然,这个数据经过了印度赢学的亿点点修饰,实际在这场战斗中,我军总兵力也才4个连,五百人左右,最终牺牲21人,受伤90余人。

在印度赢学的修饰下,光自己造成的伤亡人数,就已经接近了我军总兵力的三倍,号称自己对敌的数量,更是超过了我军的六倍,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授予其“抗中神剧”的称呼,该片与其说自己基于史实改编,不如说是基于神话改编。

这部电影由拉兹尼什(Razneesh Ghai)导演,怎么说呢,他之前只拍过一部电影《女枪手》(Dhaakad),IMDB评分3.8,满分10分,但主演法尔汉·阿赫塔尔(Farhan Akhtar)却十分知名,集导演、编剧、演员、歌手于一身,在印度被视为一个“全能天才”,参与影视作品50余部,基本上在印度家喻户晓。

《120勇士》这部电影2024年就发布了海报,2025年8月初发布了预告片,准备于2025年11月正式上映。实际上仅就现在的宣发与报道,就让我产生了不少混乱。中方的参战人数在预告片里是3000人,可是在IMDB的电影简介里写的是5000人,在一些印度媒体报道里也是5000,让我对自己的识字能力产生了很大反思。

这部电影讲的是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他们称之为“热赞拉山口之战”(Rezang La),我方记载为“拔除阿印8、9号据点战斗”,属于阿克赛钦方向的班公洛地区反击战下面的一次战斗,过程在我军看来平平无奇,都是基操。但没想到,打完没多久,印度那边突然蹦出来一个名叫“沙伊坦·辛格”(Shaitan Singh)的战斗英雄,印度人为之大唱赞歌,直呼勇猛无敌,并且树碑立象,看得中方一脸懵,到处询问,沙伊坦·辛格是谁?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

预告片截图

回去仔细一查,发现原来是在拔除据点的过程中,随手击毙的印军据点连长,这位连长有什么独到之处,也没发现。战史记载,阿克赛钦的印军6-9号据点,分布在一条3公里长的山脊上,8号9号连在一起,控制了热琼山山头,把守着列城通往楚舒勒的唯一一条交通线,由印军第四旅库马盎13营的一个加强连驻守,预估约130多人,实际142人。11月17日,我军派出2个连从北向南进攻8号据点,2个连从南向北进攻9号据点,顶着夜间零下数十度的严寒,在5000多米海拔下,徒步8公里,插入阵地位,一个连进攻,一个连包抄,断绝敌人后路,准备全歼。

攻击9号据点的解放军2个连,花了45分钟摧毁了印军地堡25座,击毙阵地内40多人,击毙逃亡者20余人,攻克了9号据点,攻击8号据点的2个连,摧毁地堡12座,击毙阵地内和试图逃亡者数十人。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

预告片截图

这地堡是一个半地下室建筑,一半在地面以上,一半在地面以下,地面以上分布了很多射孔,凭借我方机枪很难摧毁。所以我方只能选择更艰难的爆破的方式。战斗中最值得纪念的英雄,是第九连战士王忠殿,在爆破地堡时,插入地堡的爆破筒被敌人推出,再次插入又被推出,情急之下,王忠殿用自己的身体堵住地堡口,拉火爆炸,全歼地堡内印军。王忠殿是河南焦作人,牺牲时年仅18周岁。事后,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根据其生前愿望,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王忠殿连”,所在的班被命名为“王忠殿班”。几十年以来,“王忠殿连”每天点名都要点到王忠殿的名字,连队所有战士会齐声喊“到”。

在战士们的英勇战斗下,仅用时1个多小时,就完全攻克了8、9号据点,击毙连长沙伊坦·辛格及其下属136人,俘虏5人,缴获全部武器装备,我军牺牲21人。除了在战斗开始前,辛格少校命令1人返回后方汇报情况外,一个人都没跑掉,但是在后来的照看俘虏阶段,因为我军优待俘虏,看管不严厉,所以有几个人偷偷趁夜逃回了印度。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

预告片截图

总得来说,是一场漂亮的拔除据点围歼战,基本全歼敌军,要知道敌人可都是盘踞在地堡、坑道内防守的,所以我军没能避免战损,但损伤已经算很小了,打的很棒。那么印度人为什么敢号称自己杀伤了1300人呢?

其实这个数据并非印方一开始的宣称,早先这场战斗就像其他所有的印度战斗一样,印军瞬间被我军消灭,寂寂无名,直到许久之后,印度才“惊奇”的发现的所谓“历史真相”,开始大肆宣扬起来,所谓的真相,就是来自于两个逃回印度的俘虏。

俘虏号称,当时有五六千名解放军士兵发动进攻,当然这个数字就很让人难绷,一个小小据点,遇到的敌人比我国在西线投入的总兵力还多,然后俘虏号称自己消灭敌军1300名,击伤了3000余人,这才不幸被俘,值得一提的是,1300这个数字已经相当于我军在整场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东西两线、前后两阶段所牺牲的总人数的两倍。

当时印度政府因为前线打的一塌糊涂,印宣完全找不到任何亮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团团转呢,突闻此消息,立刻蜂拥而上大肆报道,将该连队塑造成以一当百的英雄连队。

2012年10月20日,印度高调举办了纪念中印边境冲突50周年活动,印度官方媒体《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印度时报集团旗下)就去找了老兵做访谈,采访对象就是这2位逃回印度的俘虏,拉姆查德·亚达夫(Ramchander Yadav)与尼哈尔·辛格(Nihal Singh),访谈中描绘了更多细节。

老头尼哈尔情绪激动,号称虽然50多年过去了,战斗好像就在昨天一样,他亲眼看到血流成河,五六千人攻击他们,被他们消灭1300人,保真。另一位老兵亚达夫表示,确实,因为敌人的棉服太厚,刺刀根本扎不进去,所以当时指挥他们的沙伊坦·辛格少校像神一样,抓住对手的脖子,一摔就是一个,摔死了n个对手。

最后辛格少校受伤过重,他就拖着辛格跑,跑了几百米后,他一看表,8点15分,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辛格少校的手表,是以少校的心脏为动力运行的,所以少校的表不走了,代表少校的心脏已经不跳了,他看见时间停在那时候,就知道这肯定是因为少校挂了,于是他把少校的“尸体”藏在大石头后面,自己跑了(后被俘),战争结束3个月后,少校遗体成功被寻回。我估计刘慈欣搞不好是抄袭了这一段,才把《三体》里的震慑设定为跟罗辑心跳绑定的。

亚达夫接着说,但不知道为什么,当他回到德里,把这个经过告诉那些高官的时候,他们暴跳如雷,说这怎么可能,说他已经疯了,说他们不可能打死那么多敌人,要将他送上军事法庭,这可把他气得,连续好几天饭都吃不下去。

你这么侮辱印度高官的智商,他们可不暴跳如雷吗,改编不是瞎编啊。果然,印度官方没有完全采信他的说法,把“战果”着情削弱了一点,改为3000人来攻击,然后印军顽强抵抗,导致对手1300人伤亡,而不是死亡。就这么定了,3000这个数字也立刻被刻在了当地的纪念碑上。看得印度百姓热泪盈眶,直呼印度政府太谦逊了,印军太“仁慈”了。之后在印度,就有了对敌3000和对敌5000两种说法。这也解决了我前面对于这个数字的困惑。

记者问,你们这么厉害,那为什么还有印度人声称1962年的印军都是软蛋呢?两人表示,软蛋那确实有,都在藏南,是伪阿邦的那群猪队友害了我们的名声!而我们连,成功改变了战斗的轨迹,彻底击碎了中国人的士气!与此同时,解放军表示,你是说拔除8号和9号据点的过程?确实好像从什么东西上碾过去了,没太注意。

就这样,因为解放军的包抄围歼,导致印军一个都没跑掉,但是在印度赢学家眼中,一切都变了味儿,成为了:辛格少校大义凛然,坚决不逃,他们120个勇士,和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这在当时那些一触即溃,像非洲角马和喜马拉雅蓝羊一样,被赶着四处逃窜的印军中,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那样鲜明,那样出众。

印度政府一拍大腿,好了,就他们了,当做战斗英雄塑造!至于为什么解放军围歼了141人,印方宣布只有120人,少了21个,有人猜测是21个仆人,不算人,所以没计入印方统计。有一定道理,因为印度军方承袭英属印度传统,拿底层士兵当仆人的情况很常见。

实际上不止这部片子,印度的赢学神剧很多,就说这场8号、9号据点拔除战。早在1964年的时候,就拍摄了一部抗中神剧《严峻的现实》(Haqeeqat),从时间上看,基本上是战斗刚刚结束,就赶紧忙着伪造历史去了,剧情基本和两个俘虏描述的类似,虽然承认了战斗失败,但认为这是因为海量的敌人冲了上来,他们打到没有子弹了,最终被击败。

看到这里我也是无语了,西方媒体或者没有文化的人污蔑我军是人海战术也就算了,你印度人也好意思这么说?

在西线,也就是阿克赛钦地区,印度第一阶段布置兵力5600人,我国仅派出了一个步兵团和相关后勤支援,约3000余人。东线,也就是藏南地区,印度布置16000人,我军约14000人。印军第一阶段失利后,发起了全国紧急动员,东线总兵力增加至2万-3万人,西线增加至1.5万人,后续还有28万人正在动员。我军东线增加到2万余人,西线基本没增加,因为在西线,庞国兴等三个人就追着几百名印军跑,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印度人海战术,我愿称之为“赶海”。

最终整场对印自卫反击战下来,我军牺牲与负伤人数均为700人左右,毙伤印军5000人左右,俘虏近4000人,缴获飞机大炮汽车800多台,枪支近6000,弹药400多万发,炮弹近8万发,消耗炮弹两万多发,枪弹70万发,汽车12台,皆战绩可查,精确到个位数。

实际上,因为五六十年代印度执行前进政策,不断蚕食我国边境线,所以我国发起了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印军的计划,并进入印度对其进行惩戒,随后惩戒完毕,退回传统实控线,在咱们的绩效赢学观点下,这应该是给与印度足够的惩戒,可以让印度知难而退了吧?

但其实在印度赢学的视角下,一开始可能还有一点混乱,被失败主义笼罩,但没两年就回过味儿来了,应该主动定义战果啊。这是什么,这是北方邻居入侵自己,自己抵抗成功,大获全胜啊!所以各种神剧就层出不穷的冒了出来,整整一代人都在北方邻居侵略自己,被自己赶回去了的洗脑下长大,我们的惩戒反而让不少印度人信心更强了,这就是近些年印度又开始在边境作妖的原因。

与我国史料丰富不同,发明历史在国外非常有用,经过印度的一遍遍胡吹,很多海外文献聊到这部分战斗时,还真就以印度的说法为准了,少量有良心的,会备注一下中方的记载。

我觉得啊,当初我们不懂什么是印度赢学,所以没能实现彻底解决边境问题,以后我们必须要充分尊重印度的文化习惯,在印度赢学的视角下考虑我们行动的影响,而不是单方面以己度人,以为对方也是谦谦君子,这是完全行不通的。我方的正义和善意,往往会被对方理解为软弱,进而侵犯的心思更浓,包括近期南海的一些争端,不也是如此吗,所以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印度神剧,帮我们认清对手的赢学文化,了解对手发明历史的习惯,这才有利于真正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好了,本期就介绍到这里,咱们下期见~

绷不住了!印度抗中赢学神剧,120名三哥大战3000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