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英特尔CEO陈立武在白宫等待一场重要会议:与美国总统的会谈将决定他能否救自己和公司于水火之中。
8月11日,陈立武离开白宫
特朗普三天前点名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暗示其与中国公司有关而与英特尔“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拜登任内曾承诺拨款89亿美元支持英特尔,特朗普迟迟不给这笔钱,而亏损加剧的英特尔正急需资金。
会谈结果似乎不错,至少从表面来看,“保工作、讨资金”两项任务都被陈立武完成。
特朗普不再指责陈立武,转而说自己“很喜欢他,觉得他很优秀”;特朗普愿意把停拨的89亿美元打到英特尔账上,甚至日本软银集团CEO孙正义也宣布向英特尔入股20亿美元,以此向特朗普示好。
只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达成这些交易需要付出代价。
“我说,‘你知道吗?我认为美国应该获得英特尔10%的股份。’”特朗普会后谈及陈立武时说道,“他回答说,‘我会考虑这个提议。’”
最终,陈立武同意了。22日,英特尔宣布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
根据声明,迟来的89亿美元将被美国政府以收购9.9%股份的形式入股英特尔。每股的收购价为20.47美元,比英特尔同期股价低大约4美元。政府股权将属于被动股权,不享有董事会席位、治理权及知情权。除“极少数例外情况”,政府同意在需要股东批准的事项上与公司董事会保持一致。
协议还包括一项重要条款:如果英特尔出售其在美国的大部分制造业务,美国政府有权以折扣价再收购英特尔5%的股份。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英特尔再向政府出让股份,这将进一步稀释股东权益、复杂化财务状况。因此,这项条款就相当于一种“毒丸机制”,旨在阻止英特尔完全退出美国制造业领域。
协议一经公布,美国国内争议声迭起。简单来讲,在交易完成后,美国政府将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准国有化”这家曾经辉煌过的科技企业。
支持者认为,美国政府介入半导体领域能保证对这类战略性产业的掌握,从而避免美国在全球竞争中落于下风。
促成协议达成的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发文道:“这项历史性协议巩固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不仅将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巩固美国的技术优势。”
微软、戴尔、亚马逊云业务等英特尔客户均支持这一协议。微软CEO纳德拉发表声明称:“英特尔持续投资加强美国半导体供应链,加上特朗普总统在美国本土重建这一关键行业的大胆战略支持,将在未来多年使美国乃至更广泛的技术生态系统受益。”
鉴于英特尔在芯片制造方面远远落后于台积电等行业领军企业,它很难与其他科技公司谈下大单,但美国政府的介入或许能够扭转这一局面。彭博智库高级行业分析师索巴尼表示,特朗普政府可能通过向其他公司施加政治压力,促使其与英特尔谈成生意。
反对者则指责美国政府干预私营企业,这一行为与自由市场导向原则背道而驰,完全与共和党的传统方针不相符。
诚然,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是引导企业行为的常用工具,但政府直接入股企业的情况在美国少之又少。“你必须向我解释清楚,这种做法如何与真正的保守主义、真正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原则相协调?”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参议员汤姆·蒂利斯说,“我看不出其中的关联。”
英特尔自主做出商业决策的能力可能也会受到限制,政治因素将难以被回避。
过去四年,英特尔前任CEO基尔辛格主张在美国本土扩建芯片制造工厂,但这一战略收效甚微。英特尔市场估值连年走低,错过智能手机和人工智能的繁荣发展时期。今年3月,65岁的陈立武出任CEO,接过烂摊子。他推迟英特尔在美国本土扩建工厂,同时宣布在年底前裁员15%以降本增效。
那么,在力推振兴制造业的特朗普政府持股后,英特尔放缓芯片代工的决策会受到何种影响?
英特尔在俄亥俄州的工厂扩建计划已被推迟
卡托研究所一般经济与贸易事务副总裁斯科特·林西科姆连连发问:
英特尔将基于经济效益还是政府要求来考虑工厂扩建?它将根据个人能力还是政治关系来招聘和解雇员工?在英特尔本已复杂的转型过程中,再增加一层政治监督,真的是起到帮助而非阻碍的作用吗?更进一步,投资者是否会避免投资那些美国政府可能介入的关键行业?
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政府已经进行过至少两次类似的“准国有化”行动。
6月,美国政府批准日本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但获得“黄金股”,也即对公司重大事项拥有一票否决权。7月,美国国防部收购稀土开采商MP材料公司的15%股份,成为最大股东。几天后,长期被特朗普政府要求扩大美国供应链的苹果公司宣布,花5亿美元购买MP材料公司的产品。
这些行为都昭示着,特朗普政府可能会比以往更直接地干预市场交易。然而,林西科姆认为,美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并非源于政府指导,而是来自竞争性市场对创新的奖励和对低效企业的惩罚。
曾在美国商务部负责芯片政策的詹姆斯·塞克雷托说,“英特尔的成败现在都归特朗普政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