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杨靖宇将军
铁骨铮铮铸忠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近日,作为杨靖宇将军的血脉部队,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邀请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来队讲述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联在白山黑水间坚持斗争、忠贞不屈的抗战历程。
据介绍,该支队的前身是“杨靖宇支队”第一团,是一支敢打硬仗的英雄劲旅。
杨靖宇将军
80年过去了,地下档案公之于众
1937年10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师与日伪军警发生战斗。敌人在我方牺牲人员身上搜到杨靖宇手书信件。随后,这封信被译为日文,存档在日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这是时任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写给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信件,虽未注明具体时间,但从“响应中日大战”等词句来看,应写于“七七事变”后不久。
杨靖宇信件日文翻译档案
1945年溃败的日本关东宪兵队撤离东北,匆忙销毁罪证的过程中,把来不及烧毁的档案匆匆埋入地下。这些档案记录着他们在东北的暴行,也留存了抗联将士的抗争事迹。今年2月,吉林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了这封日文译文的杨靖宇信件,人们也终于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年倭寇来犯,国危民愤,爱国志士奋起抗战的那段艰难岁月。
字数虽少,却颇具战略远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迅速向全国蔓延。第二天,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后不久,杨靖宇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全体将士名义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中国人民大联合起来,暴动起来”; 8月20日,杨靖宇又署名颁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布告》,再次号召:“我东北全体同胞,应在全国总动员之下,凡系中国人皆应抛弃过去旧仇宿怨,亲密联合,响应中日大战,暴动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傀儡政府‘满洲国’,为独立自由幸福之中国而奋斗。”
“当前,关内战争阴云正在向全国蔓延,全国的英雄志士正在等待出征的命令,这正是我东北各武装抗日志士及各路部队奋起的好时机。各有志者要从速整装部队!游击队各抗日武装!要从速联合起来!”杨靖宇敏锐地捕捉到了卢沟桥事变后的时局变化,并在这封信中点出了全国抗战爆发的战略意义。信中连续两个“从速”,透着不容置疑的紧迫感。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的战士们
当时东北抗日武装成分复杂,有农民自卫军、山林队等,杨靖宇深知只有团结才能形成合力。他在信中强调 “总结借鉴过去的经验”,正是希望各部队放下分歧,以民族大义为重。
白山黑水之间的誓死抗争
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的日伪档案记载,1939年10月,日本关东军调集数万军警围剿抗联第一路军。12月24日的战斗中,约400名战士对抗数倍于己的敌人,牺牲数十人。
日伪档案记录了1940年1月21日至31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9次
1940年1月21日至31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9次;2月1日至10日,杨靖宇所部与日伪军警交战12次。在2月5日这一天,日军名古屋队与杨靖宇所部在濛江县第五区老爷岭东南方10公里的587高地发生了一场战斗,我方牺牲13人,所携带的骑兵枪、毛瑟枪等枪支弹药,以及仅有的高粱、大米、防寒服等生活物资均被日军掠夺,杨靖宇所部愈发陷入饥寒交迫的境地。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在濛江县三道崴子密林中被日军残酷杀害
1940年2月23日,在经过几次战斗后,杨靖宇负了伤,身边仅剩的几名抗联战士也已全部牺牲。被日军包围的杨靖宇,靠在一棵大树后持续射击。敌人劝降的呼喊此起彼伏,叛徒喊道:“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他的回应,是更加猛烈的枪声。激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的杨靖宇轰然倒下,年仅35岁。
回顾杨靖宇将军的抗战经历,感受到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股力量—— 那是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绝不屈服的民族脊梁;是无论相隔多少岁月,都永远燃烧的爱国情怀。这就是杨靖宇留给后世的精神火炬,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官兵前往白山市杨靖宇将军殉难地瞻仰将军
作者:郝昕宇 部分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央广网、解放军报、中国军网、光明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吉林省档案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