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半糖可乐
开学了,学校教室需要打扫,老师让家长报名“代劳”,引发网络热议。
有萧山家长发帖称,开学之际,收到老师发给家长们的通知:教室需要打扫,有时间的家长可以接龙报名,也可以选择请保洁阿姨来做。这位家长吐槽说,小时候开学,学校卫生是学生完成的,为什么到了自己娃上学,班级卫生让父母完成?
老师让家长报名去学校打扫卫生,找保洁阿姨也可以,这事乍一看,还以为是段子。不过从新闻评论区和社交平台很多家长的发言来看,类似的一幕在很多地方早就上演过:
有的班级想要找10位家长,结果最后只到了3位,三位家长累死累活干了一天,最后忍不住在群里发飙。有的班级凑钱找了保洁阿姨,四个小时搞定——这看似是个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同样有人不满意。萧山有位家长在本地论坛发帖说,“现在教室搞卫生,都要找家政了吗?真当家长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 还有家长因为请保洁收费,直接在群里吵起来。
不管是出钱还是出力,都有家长觉得自己是大怨种。打扫校园卫生,给学生提供一个整洁的环境,本来就是学校的分内之事。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学校把打扫卫生的活派给家长,逾越了边界,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是一种很不负责的做法。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打着家校共育的旗号,动不动就把学校的责任甩给家长。举办艺术节让家长去化妆,日常让家长当志愿者去学校外面维持交通秩序……家长对这些现象苦不堪言。甚至还有人反映,有学校让家长在工作日放学后到班级轮流打扫卫生,有的家长因上班无法参与,只能让家里老人代替。
资料图。图文无关。
学校和家长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关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共同目标,二者有清晰的角色分工。家校共育不应该被简单粗暴地异化为“学校指导家长”或者“家长无条件配合学校”。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习惯了给家长派活,有钱有闲的家长当然能配合学校的这些活动。但这势必会引起其他家长的焦虑,担心若不去,娃就会被老师区别对待。
从另一方面来说,让家长代劳,也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按理说,一个管理在线的学校,就算时隔两个月,校园和教室环境都不至于多脏乱差,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参与劳动,提高他们动手的能力。所谓德智体美劳,这不正应该是“劳”的应有之义?
班级集体打扫卫生,对于孩子来说不一定是负担,还可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只要引导得当,看着整洁一新的校园,学生会很有成就感。就算有比较脏或者危险的地方,学校可以请保洁人员完成,现在都派给家长了,是连这点钱都舍不得出?
要彻底纠正这种扭曲的现象,关键还是要靠教育部门加强监管,及时叫停学校不合理的行为,畅通家长投诉和举报的渠道。不能视而不见,任由不正之风蔓延。进而,以此为典型案例,举一反三地理清家校共育的边界,健全制度,防止学校动不动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