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受访单位供图
人民网深圳9月1日电 (刘森君)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深圳前海综合保税区(下称“前海综保区”)以全国A类第三名的成绩首次跻身三甲,从2023年的第19位跨越式提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刷新区域纪录。
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是反映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度“大考”。
2024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同比增长 49.9%,这一增速远超全国综保区平均水平,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一,占深圳全市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目前前海综保区内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其中越海全球成功跃升为千亿级深圳市外贸领头羊,嘉里大通、马士基供应链等10余家企业更实现营收翻倍增长,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
即便面对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前海综保区仍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1—7月,其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19.1%,创同期历史新高。
在通关便利化改革与业态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前海综保区已逐步实现“通关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目标,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扫清障碍。
“保税+”新业态的培育更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前海管理局会同深圳海关,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顺利将大疆玩具无人机、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等企业亟须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为企业破解“维修难、成本高”的瓶颈。
“依托前海的保税维修政策,我们将全球售后点‘搬’到区内,不仅降低了30%的全球服务成本,还能更快响应客户需求,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制度创新样本。”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关务经理付光明介绍。
保税租赁领域也结出硕果。7月28日,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顺利清关,并交付承租企业顺丰航空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前海综保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船舶2艘、飞机发动机1架,货值近40亿元,成为区域外贸新的增长点。
此外,前海还于8月23日举办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创新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模式,通过拍卖流程与检索环节的无缝衔接,为文化保税业态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
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租赁……“保税+”模式在前海综保区“多点开花”,不断优化与升级,成为撬动贸易新业态的杠杆。
前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密切联动海关、税务、金融等监管部门及机构,持续做好企业服务保障工作,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力推动前海综保区在全国综保区格局中持续争先进位,助力深圳外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型经济建设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