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照例发布中国海军动向时,一条看似寻常的通报背后,实则暗藏玄机。中国海军一艘导弹驱逐舰和一艘综合补给舰,正以一种近乎"画圈"的方式,完成对日本列岛的战略环绕。

解放军舰队前出东海,绕行日本列岛

(中国舰队穿越对马海峡、宗谷海峡,并围绕日本列岛一周)

1、中国舰队,连续穿过2大海峡

把时间轴拉长来看:7月24日穿越对马海峡,8月8日驶过宗谷海峡,8月31日经由冲绳本岛与宫古岛之间海域返回东海。这条航线看似简单,实则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战略轨迹图。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海上行动,实际上是与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紧密衔接的。8月1日至5日,中俄海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海域完成了联合演习,随后立即转入为期15天的联合巡航阶段。直到8月20日,双方舰艇编队在西太平洋某海域举行分航仪式,标志着第5次中俄海上联合巡航圆满落幕。

参与此次行动的中国海军绍兴舰导弹驱逐舰和千岛湖舰综合补给舰,与俄军"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号大型反潜舰等3艘水面舰艇组成联合编队,还配备了2架舰载直升机。这种配置既体现了远洋作战能力,也展示了中俄两国海军的高度协同性。

解放军舰队前出东海,绕行日本列岛

(中俄在西太平洋,完成“海上联合-2025”演习)

从地理角度看,这条航线选择极具深意。对马海峡连接日本海与东海,宗谷海峡扼守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通道,而宫古海峡则是进出西太平洋的重要水道。三个关键水道的连续穿越,不仅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远洋能力,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海军已有能力在日本周边海域实施常态化存在。

2、以战止战,中俄打出新“王牌”

更令人玩味的是中俄演习科目的设置。联合防空、反舰打击、反潜作战——这些看似常规的演练项目,实则招招直指美日韩的军事命门。

联合防空针对的是美日战机的频繁袭扰;反舰打击瞄准的是航母战斗群的威慑力量;反潜作战更是直接压制美军最擅长的潜艇渗透战术。说白了,这就是在模拟实战场景:如果美日韩在台海或半岛挑起事端,中俄将如何快速反制。

这种实战化练兵的强度远超以往。15天的联合巡航期间,中俄舰艇编队不仅完成了多项高难度课目演练,更在西太平洋这片广阔海域检验了远海作战能力。特别是在8月下旬的分航仪式后,中方舰艇继续单独执行任务,展现出中国海军独立遂行远洋作战任务的成熟能力。

解放军舰队前出东海,绕行日本列岛

(中俄打破美国“第一岛链”的封锁,加强反威慑能力)

从战略威慑的角度看,这次行动的意义更为深远。日本海东出太平洋,最近距离可直抵美国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中俄舰队在此区域展示存在,等于明确告诉美国:你的西海岸军事基地,同样在我们的战略视野之内。这种"反向威慑"的效果,远比被动防守来得更有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行动选择的时间点也颇具深意。8月底正是地区安全形势敏感期,中俄通过这次联合巡航,既展示了战略协作的深度,也对外传递出维护地区稳定的决心。这种"以战止战"的威慑策略,正在成为中俄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新范式。

3、中俄已经形成,东西呼应的布局

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同时将中俄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这种双重压力反而促使中俄越走越近。从台海问题到乌克兰危机,美国对中俄的遏制策略正在产生反作用力。

解放军舰队前出东海,绕行日本列岛

(中俄合作并非依附,有效分散来自外部势力的威胁)

中俄虽然明确不结盟,但战略上的默契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协同效应: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牵制北约,中国在亚太地区威慑日韩,这种东西呼应的战略布局,有效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

特别是在远东地区,中俄联合军演实际上帮助俄罗斯分担了防御压力。近年来,北约不断东扩,美日军事同盟持续强化,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压力与日俱增。中国海军的常态化存在,无疑增强了该地区的战略稳定性。反过来,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行动也间接缓解了中国在东海、南海面临的战略压力。

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就当下而言,中俄的战略利益交汇点恰恰位于美国霸权的痛点上。这种基于现实利益的战略协作,正在重塑21世纪的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