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年阅兵相比,今年九三阅兵的一个显著亮点,无疑是无人作战装备比重大幅提升。
而在众多亮相的无人装备中,最引人关注、网友讨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一款大型无人水下潜航器——因其外观与俄罗斯的“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潜航器过于相似,因此也被网友称为中国版“波塞冬”。
俄罗斯的“波塞冬”实质上是一种由小型核反应堆驱动、可配备常规弹头或核战斗部的“核鱼雷”。
2022年曝光的模型
公开资料显示,“波塞冬”全长约24米,直径近2米,最高航速可达每小时185公里,最大航程号称一万公里,下潜深度可达1000米。
“波塞冬”采用了隐形设计以规避声呐探测:在巡航阶段保持静默潜航,抵近目标区域后则骤然加速发起致命一击——俄方资料宣称,“波塞冬”的高速特性使敌方反潜力量难以有效拦截,尤其适用于攻击航母打击群。
不难看出,俄罗斯研发“波塞冬”核鱼雷的目的,实际上是出于一种无奈:在俄海军无法重现苏联海军荣光的苦涩现实下,俄罗斯只能发展不对称作战手段,以弥补其海军力量的劣势。
那么,中国是否也需要一种类似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的水下潜航器呢?
俄罗斯曝光的“波塞冬”核鱼雷部分结构
从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来说,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各类兵棋推演与研究报告中,显现出一个明显趋势,即越来越多地将筹码押注于潜艇与无人作战系统的介入。
例如,2023年《美国海军学会学报》就有一篇论文鼓吹美国海军应加快核潜艇建设,叫嚣“4艘核潜艇可击沉53艘解放军军舰,包括2艘航母和2艘两栖攻击舰”。
别看美国这篇论文的结论很荒谬,但这其实也暴露出美国军方某些人对台海冲突的认知,即承认水面舰艇已经无力与解放军对抗,企图依靠水下力量突破我方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也就是说,美军认为我国无法在短期内建造出能与洛杉矶级或弗吉尼亚级媲美的核潜艇,也缺乏能像止航母一样,拒止潜艇的“撒手锏”武器,因此美军才敢如此倚重水下战力。
接受检阅的潜航器
而此次阅兵公开展示的多种无人水下潜航器,正是对美方这种幻想的有力回应:
中国虽然在短期内难以建造先进核潜艇,但凭借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我军仍可以在关键海域大规模部署无人潜航器,搜索并袭击敌方潜艇。
与传统有人潜艇相比,无人潜航器具有显著优势。由于无需乘员,它不仅彻底消除了人员活动产生的噪声,也无需配备生活舱和逃生设施,因此外形可设计得更加流线,进一步降低流体噪声和被发现概率。
不过,我国的潜航器与俄罗斯的核鱼雷并不完全一样
此外,无人潜航器还能够实现更长时间水下潜伏,不用担心人员伤亡风险,可以像消耗品一样实施集群作战——这些都是美军昂贵而有限的核潜艇无法比拟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军对水下潜航器的战术应用,并非是对俄罗斯“波塞冬”核鱼雷威慑路线的简单复制,而是构建更适合自身需求的“体系化水下防线”,其核心是通过大规模部署智能无人潜航器组成网络,实现对关键水道的高精度监控。
所以,如果美军还幻想着用核潜艇突破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他们将会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一张由“深海幽灵”编织的“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