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义伟
面对大陆9月3日的阅兵,台湾社会的反应可用8个字来概括:民间沸腾、庙堂无声。
关于民间和庙堂的概念,笔者稍作解释。
在探讨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时,我们已经没有必要以统、“独”来划分台湾社会,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强调蓝、绿、白各个阵营的分野,以庙堂和民间来分析,更确切一些。
因为庙堂之中的那些人,无论阵营是蓝是绿,无论立场是拖是“独”,都属于一个既得利益集团,包括绿营的媒体,也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定位在了庙堂之中。庙堂之中的这个阶层,对统一有一种近乎天然的抗拒和恐惧心理。此次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前来观礼,就有国民党籍“立委”宣称洪已经不是主席,不代表国民党。这种表态,就是将自己定位在了庙堂之中。
而台湾的民间,对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则是越来越怀着开放的态度。
书归正传,说说台湾社会的反应。
在民间部分,首先是以《中国时报》、中天新闻为代表的媒体,对阅兵进行了事无巨细的详尽报道,相关内容可谓琳琅满目。
力主两岸交流和统一的几位网红名人,情绪激动溢于言表。
台湾知名政治评论员邱毅教授说:“这是我所看过最壮观、最震撼人心,最感动肺腑的大阅兵。虽然身体状况不佳,无法亲临现场观礼,但透过直播仍然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不知那些‘台独’、青鸟、黑熊,看了有什么感觉?继续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还是万念俱灰,知道‘台独’无望?甚至想做回中国人,但不敢承认?”
另一位力主统一并亲临现场的知名政治评论员王炳忠说:“我在观赏晚会的过程中,数次激动鼻酸。看南京大屠杀同胞遇难的情境呈现,还有老母亲送儿上抗日战场的大义凛然,不禁落下悲愤之泪。而当结尾处,众人用如今山河无恙、富强康乐的中国告慰先烈,又令我饱含骄傲的热泪。”
台湾网红陈之汉(馆长)说:“如果你是民进党、青鸟,看完之后,那就会觉得是万念俱灰,但是你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会无比骄傲,今天阅兵之后,世界再也没有人敢欺负中国。”
专家学者的点评以媒体名人郭正亮和台湾军方前高层将领张延廷最具代表性。
郭正亮认为,这次阅兵展示的装备主要是针对美国而来,“让美国有感的所有的武器都展现了,这相当可怕”。
张延廷则表示“战略拐点到了”,大陆展示的装备有四大特点:第一,出现大量无人化、AI智能装备,是系统化作战的体现;第二,未来大陆可能会打造预警机和低轨卫星进行搭配的作战模式;第三,隐身化得到长足发展;第四,核打击能力显著提高,东风-61除了射程远,可能还具备高超音速能力,这将使得拦截难度极高,并提高大陆军方核打击任务达标率。
与民间众声喧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湾的庙堂之中,几乎鸦雀无声。
唯一例外的,是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有两个表态,格外引人注目。
第一,赖清德竟然顺应日本官方的表态,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称作“终战”。他的这一表态,受到蓝营方面的批评,一则批评他媚日,二则批评他把抗日战争的叙事权拱手让给了大陆。
第二,赖清德没有正面评论大陆的阅兵,反而通过社交媒体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台湾人民热爱和平,台湾也不拿枪杆子纪念和平。”
至于蓝营,处境尴尬,很少有人发言。
对于赖清德所谓的台湾不拿枪杆子纪念和平,笔者觉得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回复他:你不拿枪杆子,是因为你的枪杆子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