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访美,同美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展开新一轮经贸磋商,同时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及企业代表密集沟通;美国一边口头延长“关税休战”至“史无前例”的180天,一边在白宫记者会上放出了更硬的音量——“不给稀土,就征200%关税”;舆论场里,《华尔街日报》把镜头对准巴西桑托斯港,感叹中方在海外建设最大出口码头会“威胁美国农民”,路透则直言中国大豆订单继续“南下”,美国出口商或错失数十亿美元。
延长休战不是出于“善意”,而是筹码和时间的互换。特朗普对外放话“稀土换关税”,对内又喊话“把中国大豆订单翻几倍”,还签署关税暂停再延90天,这种“硬话+缓冲”的组合,就是典型的“边打边谈”。美方对中国的依赖结构,短期难改。贝森特已经承认,谈判对美国是“非常小心”的,大量美国企业链条仍深嵌于中国制造。
编辑
先说稀土。这是“工业维生素”,但增值点不在矿口,在冶炼、分离、永磁体材料与高端应用。事实摆着:中国握着全球90%以上的关键加工分离产能,稀土永磁材料约70%市场份额;美国有矿(芒廷帕斯),缺链,重建本土加工至少五年、成本高出三倍,环保与社区阻力更是“隐性成本”。特朗普用“200%关税”去敲资源阀门,表面在要矿,骨子里是要链。问题在于,产业链是几十年工艺、人才、设备、环保标准叠加出来的“时间黑箱”,不可能在威胁下拱手外让。
再看大豆。这是“政治作物”。美国农业州的选票敏感度高,特朗普放话“请尽快把订单翻倍乃至四倍”,这不是以市场逻辑说话,而是以选战日程说话。可全球的容量与物流调度不会配合某一国的选举节拍。
最后是芬太尼执法协作。这张牌不是“贸易筹码”,而是“安全议题筹码”。它的性质更敏感,技术细节更复杂。中方以前多次强调愿在执法层面沟通,但需要基于相互尊重、依法依规。
延长休战、坐下来真谈、在关键品类上对中国供应的依赖承认度提升,这些都是“事实上承认对等”的行为。别忘了特朗普对其他经济体的“谈判方式”:单方面标价,别人只能被动接受。唯独面对中国,成了“互有攻防”的真谈。你可以不在公开场合说“G2”,但你在谈判桌上的肌肉记忆已经把你带到了“对等博弈”的姿势。这就够了。对我们来说,比起别人承认与否,更重要的是“事实对等”。事实写在码头、写在产线、写在结算系统里,比写在声明里更牢。
把美方的算盘也放在桌面上讲清楚。美国这回把“200%关税”盯在稀土上,是拿“极限数字”做心理战。真实目标不是“立刻生效”,而是“压榨空间”。
其实这一切,正是中国G2地位的体现。美国嘴上可以回避,行动上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敢于对美反制,敢于谈判、敢于叫板,敢于在全球贸易体系里争话语权。美国想靠关税逼中国让步,结果反被中国三大筹码“拿捏”。这场决胜局没有绝对的胜负,但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清楚:全球经济的未来已经不是“美国说了算”,而是中美“两强对峙、共管全球”的新现实。
美国想靠“威胁”赢下博弈,已经是“强弩之末”。中国靠的是底气、实力和全球化时代的规则优势。未来几年,中美谈判还会有反复,但谁真正掌握主动权,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美国终于明白,G2不是口号,而是现实。中国手里的三张王牌,才是这场全球贸易决胜局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