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罗永浩与西贝的预制菜风波持续发酵,可以说是近日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
在西贝发布致歉信后,罗永浩同日宣布放弃对贾国龙的法律诉讼和10万元悬赏,称“不为面子较劲”,但仍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并继续监督西贝整改。
回顾此次事件,双方各执一词,舆论场上也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十分明确:预制菜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本身并无原罪,问题的核心在于西贝漏洞百出的危机公关应对。
西贝公关何以溃败?
这场风波之所以不断升级,关键在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选择了一条最不专业的应对之路——“个人应战”模式。面对罗永浩这样经验丰富的“辩论高手”,贾国龙不仅未能平息事态,反而屡屡陷入“自证清白”的陷阱。
开放厨房本意是自证清白,却意外为对方提供了更多“证据”;称对方为“网络黑嘴”,更是让原本有望平息的战火重新燃起。企业创始人的个人情绪化反应,往往会使企业陷入更深的舆论漩涡。
致歉信再踩雷
直到9月15日,西贝才以企业名义发出致歉信,这本是危机公关的标准动作,但这份致歉信却再次踩雷。信中罗列了9条具体整改措施,过于详细的清单反而引发了新一轮质疑。
“儿童餐鳕鱼条,调整为门店原切大黄鱼”——为什么鳕鱼条要用大黄鱼制作? “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这是否暗示此前一直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致歉信应该传递诚恳态度和基本原则,过多细节反而会制造新的质疑点。
企业应如何应对危机?
西贝事件给所有餐饮企业上了一课:危机公关必须专业应对,而非个人情绪化反应。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包括:组建专业公关团队;统一对外口径;依据法律法规就事论事;保持诚恳态度,避免攻击他人。
预制菜本身不是问题,透明和诚信才是关键。西贝接下来需要的是:练好内功,统一口径,谨慎发言,请专业团队协助应对。只有坚守本心,冷静从容地面对风波,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危机公关的不专业,远比预制菜本身更伤害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