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董鑫

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有技能、好就业,技能高、就业好。人社部将今年作为“技能培训年”,并推出了“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很多地方的人社服务大厅张贴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附有培训之后就业岗位的相关情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颜清辉在回答政知见提问时表示,人力资源需求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在“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职业技能培训就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

为此,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部署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训3000万人次。

人社部回应“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

在解决“有活没人干”问题方面,颜清辉表示,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聚焦急需紧缺、就业容量大的行业领域,把培训资源用在关键领域,不撒“胡椒面”,不搞大水漫灌。

当前,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技能人才需求十分迫切,养老护理等民生领域供需矛盾突出。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数字人才、交通运输、养老服务等专项培训计划,增强培训针对性实效性。

企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有着不同的就业需要和培训诉求。在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方面,人社部分类实施技能强企、农民工稳就业、百万青年技能提升等行动计划,有针对性提供技能培训服务,让劳动者学有所获、实现技能就业。2025年上半年,参加补贴性培训的企业职工就达214万人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约210万人次。

“培训效果好不好,关键看是否好就业、是否能提高收入。”颜清辉表示,人社部更加突出就业导向,提升培训的含金量。

积极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努力让劳动者“学得准、证书硬、好找工作”。探索“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付一点”的培训费用分担机制,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就业好的培训班,政府给的补贴就多,反之,给的补贴就少。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培训的组织实施主体,更加重视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