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文化引领发展,荆楚气象万千。9月29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化引领篇,亮出湖北文化发展成绩单:“十四五”时期,湖北文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文化事业与产业“双擎驱动”,为支点建设注入了强劲精神文化力量。

文化产业量质并进 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发布会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介绍,“十四五”期间,湖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三大核心指标,均居中部省份第一。

一系列关键数据印证了这场整体跃升: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从“十三五”末期的2967家增长到2025年6月底的4213家,居全国第六;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十三五”期末的4.01%提升至2023年底的4.84%,预计到“十四五”末将突破5%,文化产业支柱性地位进一步巩固;文化新业态占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从“十三五”期末的27%提高至2024年的36.7%,实现“四连涨”,今年上半年达到37.7%。

刘海军将跃升的“秘诀”归结于三方面: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扎实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着力实施能级提升战略,坚持学先进、找差距,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坚持强龙头、优生态,推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跃升;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注重科技赋能、文化铸魂,加快发展新质文化生产力。

下一步,湖北将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加快推动“三线并进”,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壮大新型文化产业、培育未来文化产业,奋力建设文化强省。

“知音湖北”叫响全国 “诗与远方”交相辉映

“神武峡”“赤黄红”舞动荆楚,吸引游客蜂拥而至。湖北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以“五张金名片”为引领,整合全省文旅核心资源,推出两大文旅主轴,点燃海内外游客的打卡热情。

为让湖北的山水之美和人文之韵为更多人所知,今年以来,湖北启动“知音湖北”全球推广计划,持续优化旅游客源结构、提升湖北旅游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上,开通“湖北文旅”等社交媒体矩阵,上线“Hello Hubei”海外星球号。相继举办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汉马、武网等节会、赛事,持续推进文旅链态融合,拓展“文旅+百业”,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低空文旅、数字文旅、避暑、冰雪、演艺等新业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作为“国家文化客厅”和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正不断增强,在全国博物馆网络影响力排名中位列全国第六,并跻身全球主要景点前列。未来,该馆将持续打造曾侯乙编钟国际文化品牌,推动云梦秦简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湖北力量。

“十五五”时期,湖北将系统谋划、创新推广策略和市场开拓,推动“荆楚文化走世界”,吸引“五洲游客聚湖北”,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道德群星闪耀全国 “三大精神”润泽荆楚

文明之花,香满荆楚。“十四五”期间,湖北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肯定勉励丹江口库区志愿者,我省3人(组)获评“时代楷模”,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75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形成了璀璨的“湖北道德群星”现象。

文明城市创建喜获丰收,我省12个城市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数量超过前六届总和,居全国第五。

伟大的精神凝聚奋进的力量。今年以来,湖北大力弘扬和践行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全覆盖开展“大思政课”宣讲8600余场。加快推进湖北革命军事馆等“三馆一基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及郧西段建成开放,全覆盖建成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高举长江文化大旗 守护荆楚千年文脉

江水润荆楚,文脉连古今。“十四五”期间,湖北着力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完成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新增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评挂牌,红安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5个项目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6个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连续四年上榜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郧县人”被写入历史教科书。建设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编纂《湖北出土简牍集成》,创建云梦楚王城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简牍研究高地。

积极承办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和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会演,加强黄梅戏传统剧目、曲本收集整理,武汉戏曲“大码头”持续振兴。

为将长江文化品牌擦得更亮,湖北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加快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重大标志性项目,连续两年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刚刚启幕的2025年长江文化艺术季,吸引了美联社等500余家国际媒体关注转发,相关报道和话题全网总阅读量超过45亿次。

文艺精品百花齐放 文化惠民提质增效

文艺精品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我省在组织文艺创作,推出反映中国气派、时代风貌、荆楚特色的作品方面成果丰硕。电影《中国医生》《我的父亲焦裕禄》、电视剧《功勋》、话剧《屈原》等12部作品喜获“五个一工程”奖,16个项目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居全国第二,《浴血荣光》等3部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央视一套热播,承办2025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和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

全省精心组织“五个一百”文艺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5.5万余场,组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6万余场,文化惠民深入人心。

扎实推进基层“四馆三场两中心”等重点文化工程,全省共建成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6个、博物馆245个、美术馆63个、非遗展示馆39个,数字农家书屋2.3万多个,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日益完善,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五五”期间,省文联将进一步突出“文”的特色、健全“联”的机制、展现“会”的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实施“精品孵化”工程、“时代记录”工程、“遗产活化”工程、“新苗培育”工程,推动全省文艺家向上拔尖、向下扎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文化引领 谱写“荆”彩 湖北文化产业三大核心指标位居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