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重庆,秋意渐浓。在沙坪坝区团结村中心站,晨光洒向绵延的铁轨,映照着一列列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现场调度员逐一检查集装箱箱况,龙门吊有条不紊地装载货物,班列司机认真进行发车前最后检查。
“班列通行无假日,通道安全无小事。”渝新欧现场调度中心主管何建亭说道。他和同事们坚守在调度、装卸、查验的一线,确保每一列班列准点发出、安全抵达。
工作人员检查集装箱箱况。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供图
据统计,今年国庆期间,重庆中欧班列保持高频稳定运行,共开行进出口国际班列20余列,包括中欧、中亚去回程班列,以及中越、中老泰等东盟方向的国际货运线路。一批批“重庆造”的汽摩整车、机械设备等商品借此通道源源不断运往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同时,欧洲的母婴用品、高端化妆品、大宗产品等回程货物也陆续抵达,实现双向贯通、内外联动,有效保障了区域产业链的稳定运转和节假日市场供应。
中欧班列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渝新欧在拓展通道网络、提升运行效率方面持续发力,尤其在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和“欧洲-重庆-东南亚”通道建设中取得关键进展。
“中间走廊”特快班列实现常态化稳定运行,线路覆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并深入欧洲腹地,形成一条时效更强、覆盖更广的欧亚新动脉。该通道有效缓解了传统北线压力,进一步增强中欧班列网络的韧性和战略机动性。与此同时,“东盟快班”的常态化运行,成为连接欧洲地区与东盟国家的陆上快速通道,越来越多的货物借助这条“陆上快线”实现高效流转,助推重庆加速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渝新欧(重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安全、高效、稳健’的目标,持续推动通道提质、服务增效,更好地服务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
自2011年首趟班列发出以来,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9万列,运输货值近6200亿元。这条陆路通道,已成为保障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关键一环”和促进中外经贸往来的“黄金通道”。
中欧班列以稳定、可靠、经济的服务,为企业提供了除海运、空运之外的又一优质选择。国庆期间班列不停歇,不仅体现了通道的运行韧性,更折射出重庆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城市功能持续提升。一列列“重庆造”产品的输出,一箱箱“欧洲产”“东盟货”的输入,背后是产业链的深度耦合、供应链的高效协同。(徐粘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