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黄磊

近期,小米发布新款手机Xiaomi 17 Pro。在发布会现场,“逆光之王”四个大字在巨幅屏幕上格外醒目,成为全场最具冲击力的视觉符号。然而,在角落处,用小号字体标注着“产品目标”。类似手法同样出现在“小尺寸续航之王”等广告中:大字高调宣称,小字同样悄悄注明“目标”。这一做法,不少网友质疑企业“玩文字游戏”,甚至调侃“买个手机还得配放大镜”。

法律视角:“大字绝对化表述、小字标注”宣传涉嫌误导消费者

近期,小米发布新款手机Xiaomi17 Pro对标iphone 17,但在发布会现场,巨幅屏幕上醒目的“逆光之王”成为最大亮点之外,有观众发现海报右下角不起眼的小字,却标明“逆光之王为产品目标”,这让消费者大为惊叹,质疑企业竟如此玩文字游戏。

小米17“逆光之王”只是“产品目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律师:涉嫌误导消费者

小米17“逆光之王”只是“产品目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律师:涉嫌误导消费者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炳佳表示,根据《广告法》第四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所谓“引人误解”,并不一定要求宣传与事实完全背离,只要可能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就可能构成违法。

朱律师指出,这类宣传方式往往寄希望于在争议时以“小字免责声明”作为抗辩空间。但执法部门在认定时,关键在于主视觉是否足以影响理性消费者。如果“逆光之王”等绝对化表述被认定能显著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则小米即便写了“目标”,仍可能构成违法。企业可能面临责令改正、罚款三倍至五倍广告费用,如情节严重(如多次违法或造成严重后果):罚款升至100万至200万元,并可吊销营业执照;消费者因此受到损害的,还可依法要求赔偿。

小米多款产品存在“大字承诺+小字标注”现象

事实上,这并非小米首次因“大字承诺+小字标注”引发争议。

小米SU7 ULTRA曾以“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作为亮点宣传,但同样在角落标注“目标成为”。小米汽车YU7也曾因宣传“超强钢”引发争议。所谓“超强钢”被标注为“材质项目名称”,但在视觉上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实际材质。这种模糊表述不仅引发消费者质疑,也被法律界视为典型的引人误解宣传。

小米17“逆光之王”只是“产品目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律师:涉嫌误导消费者

小米17“逆光之王”只是“产品目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律师:涉嫌误导消费者

xiaomi 17 海报在右下角用小字标注:目标为小尺寸续航之王。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企业之所以频繁采取这类策略,背后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手机、汽车等行业竞争同质化严重,企业迫切需要用“之王”“最强”等绝对化表述抢占注意力;二是违法成本低,部分企业甚至将争议视为“低成本广告”。

“争议本身就带来二次传播。”柏文喜分析,企业通过海报、网友截图、律师点评在社交媒体形成话题,品牌曝光量大幅提升。只要罚款和合规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这种负面热度反而可能被视为营销的一部分。

行业专家:宣传与产品不符,不仅伤害消费者更直接损害品牌信誉

行业专家对小米的宣传手法同样表达担忧。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表示,手机和汽车行业的宣传口号必须与产品力匹配,否则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以小米17为例,如果‘逆光之王’最终无法在市场测评和用户体验中得到验证,那么这一卖点将被反噬,消费者的信任损失可能远大于短期曝光带来的收益。”

张翔指出,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业产品,安全和性能直接关系消费者利益。如果企业在零部件宣传中玩文字游戏,可能诱发大量投诉,甚至触发监管介入和产品召回。

柏文喜进一步提醒,小米要在“业绩增长”和“合规宣传”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擦边式营销”。长期来看,过度营销会削弱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影响可持续发展。

9月30日,小米集团-W(01810.HK)股价在连续两日受挫后,上涨0.84%,报收54.000港元。

小米17“逆光之王”只是“产品目标”?被质疑玩文字游戏 律师:涉嫌误导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在直播中也对小米的宣传方式发表过评论,直言这种“大字绝对化、小字标注”的做法是行业普遍陋习。他坦言,当年锤子手机也曾采取过类似策略。

面对这类“玩文字游戏”的广告宣传乱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需要加大处罚程度,多方合力治理。

柏文喜建议,首先应从法律层面提升免责声明的显著性,例如规定字体大小、显示位置和对比度,避免企业利用“显著性不对称”规避责任。其次,要加强事前审查和处罚力度。对于“之王”“唯一”“最强”等绝对化用语,企业应在宣传前提供数据支撑和第三方检测报告。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处罚的公开力度,形成震慑。

再者,可以推动行业自律与第三方测评,鼓励企业把“技术目标”改为“技术实测+第三方认证”,如德国莱茵、TÜV、信通院等,用证书号替代极限词,帮助消费者理性判断。行业协会也可制定自律公约,减少夸大宣传。

最后,还需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降低集体诉讼门槛,推广“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让个体维权更具经济可行性,以增强消费者信心。柏文喜强调,只有当“大小字游戏”面临高额比例罚款、产品停售风险以及消费者集体索赔三重压力时,厂商才会真正放弃“用法律漏洞换流量”的套路,把竞争焦点放回真实技术与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