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暮色为茂名市文化广场披上薄纱,非遗展位的香气漫溢,孩童追着光影奔跑,远处传来动听旋律。
9月30日晚,这座新晋“全国文明城市”,以一场“非遗贺中秋 文明润万家”主题文化活动,将千年传统与团圆温情糅进秋夜,让市民在指尖触摸非遗、在欢笑中品味中秋,也让“好心茂名”的文明底色在节日氛围里愈发鲜亮。
晚会盛宴颂中秋
灯笼舞动聚人气
当晚8点许,文化广场中心舞台灯光璀璨,中秋晚会拉开帷幕。舞台背景化作一片浩瀚星空,一轮“圆月”悬在中央,嫦娥仙子与月宫总管的角色一出场,便引来全场欢呼:“听闻茂名乃全国文明之城,乡风文明、文化底蕴深厚,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嫦娥仙子的台词刚落,台下便响起阵阵掌声。
晚会开篇,省级非遗茂南洪拳狮舞队、茂南区灯笼舞队巡游。锣鼓震天,雄狮欢腾,随着鼓点舞动,狮子时而跳跃,时而摆尾,与灯笼队伍相互呼应,点燃现场氛围。
舞者们身着汉服,手持灯笼翩翩起舞,光影摇曳间,仿佛将月宫的景致搬到了人间。在夜色中,色彩斑斓的灯笼连成一片灯海,引得市民纷纷驻足观看,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紧接着,茂南灯笼舞非遗艺术团带来《拾灯韵月圆》节目。灯笼舞者在手中或聚或散,变幻出寓意着“月圆”“团圆”等图案,满是中秋的温馨与热闹。
悠扬的古筝、婉转的二胡、清脆的竹笛相互交织,《春江花月夜》旋律似流水般缓缓流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朗诵者带来《水调歌头》,时而激昂、时而温婉,声情并茂;《花好月圆》婉转的唱腔韵味十足,让喜爱粤曲的市民过足了瘾;《森林狂想曲》以灵动的旋律展现自然之美,为晚会注入清新活力;《我们的新时代》歌声激昂嘹亮,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时代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茂南多个镇街还带来了《灯火情丝》《月影鱼戏》《圆缘》等4个灯笼舞节目。该舞蹈今年入选茂南区级非遗,“以灯为魂、舞为形”,有着200多年历史,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凝聚社区力量。
“本次晚会我们出动了17个镇街的17支队伍,约340人进行灯笼舞巡游,就是想通过舞蹈,把咱们的非遗亮出来。”茂南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还将开展灯笼舞比赛等形式,展现其多样魅力。
晚会最后,主持人特意呼吁市民,中秋、国庆假期,希望大家文明出行、文明旅游,主动参与移风易俗,用干净整洁的城乡面貌,迎接这团圆的佳节!
非遗手艺活起来
文明新风润人心
“爷爷快看!木偶会跳舞!”在非遗展示体验区,小男孩踮着脚尖,目不转睛地盯着茂南单人木偶戏展台。传承人指尖轻捻丝线,木偶便灵活地做出拱手作揖、转身跳跃的动作,时而模仿奔月,时而演绎伐桂,引得市民围观。
“这些花瓣镶嵌的位置好,整个画面都立体了……”电白贝雕制作技艺摊位前,市民李女士对一件作品发出惊叹。传承人介绍贝雕作品以本地贝壳为原料,根据其天然色泽纹理经设计、打磨、抛光、堆砌镶嵌制成。不少小朋友端详卡通人物类贝雕盆景,发出阵阵惊呼。
信宜大雾岭绿茶制作技艺展台前,浓郁的茶香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热水倒入茶杯,热气裹挟着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来到高州径口麦芽糖展台,传承人用两根木棍拉着金黄的麦芽糖,糖块在他手中渐渐变得细长、透亮,随后递给孩子们;在化橘红中医药文化展台,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化橘红果摆放,有的完整保留着果蒂与绒毛,有的被切片晒干,还有的制成了橘红膏、橘红茶……
据悉,此次活动设有超30个非遗项目展台,既是非遗技艺的集中展示,更是文化的传承。传承人都耐心地讲解、示范,市民都带着好奇与热情参与其中,指尖的触碰、舌尖的品味、耳边的知识,让非遗在这一刻“活”了起来,也让中秋的节日氛围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
展台外围两侧是猜灯谜区。架子下,五颜六色的灯笼随风轻晃,有的印着卡通玉兔图案,有的写着娟秀毛笔字,谜题涵盖传统文化、历史典故、生活常识、文明乡风等多个方面,市民们三五成群围在纸条前,或低头思索,或小声讨论。有猜对灯谜的游客随即前去兑奖。
月饼展销区同样人气不少。17家月饼商家设摊,金腿五仁等本地特色月饼齐聚,非遗的匠心与月饼的香甜在此交融,勾勒出节日的独特图景。
夜色渐深,广场上的灯光依旧明亮,市民们的笑声还在回荡。茂名正以这样的方式,将传统节日的魅力与非遗文化、城市文明底蕴相融,让市民在节日的仪式感里,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开出更绚烂的花。
本次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指导,茂名市委宣传部、茂名市文明办、茂南区委宣传部、茂南区文明办共同主办。
撰文:颜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