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战斗突然打响!俄军发起了一场持续超过12小时的饱和式攻击,创下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基辅遭受空袭持续时间的新纪录。

美计划为乌提供“战斧”,俄方回应:没用的

(俄军持续12小时空袭,造成多人死伤)

1、泽连斯基“叫苦”,喊话西方支援

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袭击中受损最严重的是普通民宅和民用基础设施。"这就是莫斯科的真实立场——他们不想要和平,只想要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袭击发生在乌美即将就900亿美元军售协议展开谈判的关键时刻。俄罗斯选择此时发动大规模空袭,其战略意图不言而喻——既是对乌克兰的军事施压,更是对美乌军售谈判的明确警告。

与此同时,北约秘书长与泽连斯基的通话内容透露出重要信号。那个被称为"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的机制正在悄然扩容,这意味着更多北约欧洲成员国将出资向美国购买武器援助乌克兰。

美计划为乌提供“战斧”,俄方回应:没用的

(泽连斯基希望美国和欧洲,尽快提供更多的帮助)

这种"代购"模式的军事援助,既规避了某些国家直接军援的政治风险,又确保了美国军火商的利益,可谓一举多得。

2、美方想了一晚上,给乌克兰开了一个“药方”

就在基辅的硝烟尚未散尽之际,华盛顿传出了一个足以改变战局的消息:美国正考虑通过北约盟友向乌克兰提供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如此一来,从乌克兰边境发射的导弹能够直抵莫斯科红场——这个画面让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坐立难安。美国副总统万斯在访谈中的表态颇具深意,他强调特朗普总统将作出"符合美国最大利益"的决定。

美计划为乌提供“战斧”,俄方回应:没用的

(乌军若装备“战斧”,可直接袭击莫斯科本土)

这种措辞背后,实则暗含着对俄罗斯的明确警告:如果战事继续升级,美国不排除采取更激进的军事援助措施。"战斧"巡航导弹作为美军的王牌武器之一,其威力在多次局部战争中得到验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乌克兰真的能有效使用这款尖端武器吗?

现实情况是,乌军目前缺乏配套的发射平台,特别是海基发射装置。即便美国提供陆基型号,乌军官兵也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专业训练。

3、俄方回应:没用的

尽管美乌双方就"战斧"导弹的援助事宜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克里姆林宫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开放姿态——普京的邀约依然有效,他随时准备在莫斯科接待特朗普。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恰恰暴露出当前局势的微妙本质。

美计划为乌提供“战斧”,俄方回应:没用的

(普京发出的邀请函依旧有效:欢迎特朗普来俄访问)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回应耐人寻味:他一方面强调"没有任何灵丹妙药"能改变前线局势,另一方面又表示正在"仔细分析"美国的动向。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的表态,实则暗藏玄机。

俄方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于:一旦"战斧"导弹部署到位,将由谁来掌控发射按钮?是美国军方直接指挥,还是乌克兰自主操作?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直接决定俄罗斯的应对策略。从军事角度看,即便乌克兰获得"战斧"导弹,其实际作战效能仍存在诸多疑问。

因此,这场"战斧"风波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心理战。美国通过释放这一信号,既向俄罗斯施加压力,也为后续谈判积累筹码。而俄罗斯方面,则试图通过外交渠道化解这一潜在威胁。双方都在下一盘大棋,而棋盘就是整个乌克兰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