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绵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川省近日印发实施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集成各类民生服务卡(码)功能,实现社保卡在政务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的总体目标,到2027年,要实现各类民生服务事项“应接尽接”,构建起政策制度更加完备、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用卡环境更加友好的“一卡通”服务管理体系。9月29日,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邀请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李光辉走进直播间,详细解读《实施意见》内容,并与广大网友交流。

2027年民生服务事项应接尽接 社保卡“一卡通”功能UP!UP!

今年1月1日,《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四川省社保卡“一卡通”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建设的实施意见》则是《条例》的重要配套政策措施,对促进我省公共服务制度衔接,织密便民利企的民生服务保障网具有重要意义。李光辉介绍,社保卡“一卡通”涉及部门多、应用领域广、业务流程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按照“统筹推进、便民高效、开放融合、安全可控”的原则,主要从拓展应用功能、夯实基础设施、深化数据共享3个方面,提出14项具体措施。

具体来看,拓展应用功能方面,聚焦政务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化旅游、资金发放等领域,拓展社保卡应用功能,推动民生服务卡(码)融合使用,提升群众办事效率和生活便捷度;夯实基础设施方面,明确要在系统建设、场景端建设、服务能力、安全防护等4方面发力,构建“一卡通”应用支撑底座和服务生态体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安全防护,保障群众用卡安全;深化数据共享方面,强调数据标准化建设、共享赋能和开发应用,制定“一卡通”数据治理规则,依托数字政府数据底座,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深挖数据价值,赋能应用创新和科学决策。“《实施意见》是落实数字政府重点应用场景建设的具体行动,深度融入数字政府建设、突出民生服务高效集成、坚持安全用卡是底线可以说是它主要的特色亮点。”李光辉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加强部门协同与平台建设,推进应用场景落地和系统能力提升,并深化数据赋能与安全防护,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实施意见》落地落实。

2027年民生服务事项应接尽接 社保卡“一卡通”功能UP!UP!

访谈中,网友们首要关心的是功能升级是否需要更换新卡?对此,李光辉明确表示“一卡通”应用不需要更换原有社保卡。他解释说:“社保卡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集成电路卡,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权益及其他公共服务权益的电子凭证,具有身份凭证、业务办理、就医结算等社保功能,以及现金存取、转账支付等金融功能。而社保卡‘一卡通’是指以社保卡为载体,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金融服务等多领域实现一卡通用,简单理解,相当于给社保卡增加了多个技能,一张卡就能搞定以前好几张卡的事。”

《实施意见》明确全省到人到户的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险待遇、国家奖助学金、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等优先通过社保卡发放,同步畅通银行卡等发放渠道。李光辉介绍,全省已有1008个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项目通过社保卡“一卡通”发放,累计发放补贴金额3611.14亿元,惠及4115.26万人;国家奖助学金、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住房公积金、职工互助保障计划赔付款等资金通过社保卡发放的工作正在推进。同时,四川人社业务实现“一卡通办”,6.2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费用“一卡通结”,181家公共图书馆社保卡“一卡通览”,30家景区、27家博物馆社保卡“一卡通游”。参保群众在线上可以通过掌上12333APP、电子社保卡APP,电子社保卡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便捷办理相关业务。

网友们还十分关心社保卡过期或遗失后能否申请补换相同卡号的卡,李光辉也给出了相应的答复。《实施意见》明确要坚持线上线下并行,深化服务网点就近办、线上渠道掌上办,大力推动社保卡线下申领立等可取和线上申领补换、换卡不换号服务。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部分发卡银行已实现线下换卡不换号服务,大家可到银行网点办理或电话咨询发卡银行,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此外,《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社保卡“一卡通”经办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我们之前也已经考虑到了,老年人、残疾人朋友出门不方便,怎么让他们少跑腿。现在特殊人群可以委托他人(如亲属)持双方身份证到当地网点现场办理社保卡相关业务,也可联系社保卡发卡银行提供上门服务。”李光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