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沐子 于诗奇 实习生 裴一凡

“红不红都没事儿,咱跟农民靠耕地、渔民靠打渔一样,做饼就是为了好好生活。”

在天津闹市区的一家饼店里,操作间旁,经营者白献英一边熟练翻转着鸡蛋灌饼,一边叨起近况。期间,仍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向他买一套饼,与他合一张影。

这位从农村走出的汉子,如今大家更习惯叫他“饼哥”——因某些角度酷似歌手周杰伦,他被流量托举,成了小有名气的“草根红人”。

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一夜爆红的故事并不罕见。远的有“粥饼伦”,近的有景德镇的“鸡排哥”。然而,当流量如潮水般退去,曾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普通人,生活又如何了?国庆节前,潮新闻记者再访“饼哥”,听他讲述爆红之后的日常、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因撞脸周杰伦爆火的“粥饼伦”如今怎样了?当流量退去,他说……

饼哥站在收银台询问客人口味 记者 于诗奇 摄

网络是副业,烙饼才是主业

“咱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一个农民。”

饼哥说着,目光扫过这间不算宽敞却运转有序的小店。店铺大部分空间被隔成厨房和打包区,三位员工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摊饼、填装配料、打包,一气呵成。后厨里,有人正低头准备着新鲜的原材料;而他,就守在门口那个小小的收银台后。

因撞脸周杰伦爆火的“粥饼伦”如今怎样了?当流量退去,他说……

饼哥与员工一同做饼 记者 于诗奇 摄

2020年12月初,因为顾客一条随手拍下的视频,流量大门向河北保定小摊主白献英敞开。因容貌神似周杰伦,他受到社交网络平台、MCN机构、自媒体拍摄者、慕名而来的粉丝等一众“围猎者”的旁观、追逐和注视,从街边小摊一步步走向互联网舞台。

回忆走红的那段日子,他说并不习惯:“有流量那会儿,我走在大街上都不敢抬头,电梯里也站角落,头都扭到没人的方向。”他笑着说,“现在这样反而自然。”

尽管被称为“网红”,饼哥却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做饼人”。他坦言,自己并没有通过流量赚到多少钱,也从未把互联网当作主业。“人家玩网络是为了赚钱,但我知道我做不到。”

他并不羡慕那些转型带货、签约公司的草根网红。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把互联网当主业”,饼哥笑着回答:“这事儿不是我想做就能成的,得两厢情愿、讲缘分,而且我也不懂怎么弄。抖音上有老师教我们做内容,不管挣不挣钱,就当是娱乐了,要是能给粉丝们带来点开心快乐,那就更好了。”

他说,“来到大城市,有这种机会,挺好的,挺知足了。”

上午,饼哥的店略显冷清,只有零星几位顾客,外卖单也不多;随着饭点临近,门口悄悄排起了小队。队伍中有一对从台湾来旅游的夫妇,他们说,一直关注着饼哥的动态,这次来天津旅游特地找过来,“就想尝尝他的手艺,再合张影。”

因撞脸周杰伦爆火的“粥饼伦”如今怎样了?当流量退去,他说……

客人找饼哥合影 记者 于诗奇 摄

于是,饼哥套上手套,戴上标志性的蓝色袖套。他的一张饼,售价在几元到十几元不等,里面可以加土豆丝、鸡柳、烤肠等各种配料,再刷上特制的酱料——他说,店里酱料都是自己调制,不依赖厂家,为的是“保持原味”。

国庆不休息,守着店卯足劲干

这个国庆长假,粥饼伦不打算休息。“我们没有星期天,一年365天都在干活。”他笑着说,“假期对我们来说,就是更忙,要卯足劲头,大干几天。”

和很多实体店一样,他的饼店也有明显淡旺季,“夏天太热是淡季,冬天太冷生意也不行,就春秋天好做,但哪能天天都是春秋天呢”。比如9月,刚过旅游季,店里正处于淡季,饼哥质朴笑着说:“这个月基本不挣钱。”

事实上,饼哥租的这间店铺,正面临租约到期的情况,可他还没决定要不要续签两年合约,“不确定后续生意走向,而且租的地方小,租金还不低”,这是他的顾虑。

除了店铺,如今,饼哥仍坚持有时间就全国各地“巡饼”,而这个活动的起源,藏着他对粉丝的心意。“‘巡饼’是粉丝提的建议,有粉丝说,要照顾一家老小走不开,如果我可以偶尔去他们的城市卖饼,这样他们就能吃到饼了。”

因撞脸周杰伦爆火的“粥饼伦”如今怎样了?当流量退去,他说……

饼哥的饼店 记者 于诗奇 摄

饼哥很快采纳了这个提议,之前他还应粉丝期待,去宁波的商场参加过活动,“去了之后才知道是商场的活动,一开始根本不清楚情况”。不过近期,“巡饼”计划暂时搁置了,对饼哥来说,“先把国庆这段时间做好”才是当下的首要目标。

采访过程中,店里的伙计一直没有停下手里的活。粥饼伦伸出手臂,上面还有烫伤的痕迹。“忙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疼。”他说,“这都是我们的常态。”

尽管辛苦,但他并不抱怨。他提到自己家里有三个孩子,还有老母亲要照顾。“你得把每张嘴顾上,把孩子养大。”他说得很实在,“在城市里生活不容易。咱们就是干这个的,能挣到钱,能养家,就挺好。”

因撞脸周杰伦爆火的“粥饼伦”如今怎样了?当流量退去,他说……

饼哥 记者 于诗奇 摄

发稿前,记者再次联系上饼哥。他说,这两天确实比平时更忙,店里客流明显增多。当被问及,他是否知道江西景德镇也有一位因专注做美食而走红的“鸡排哥”时,他语气平和:“他用心做他的鸡排,我用心做我的饼。”言语间没有比较,只有一份对“做好实事”的认同。

“我现在就想脚踏实地做好我的饼,”他再一次说道,“咱就是个烙饼的。能把饼做好,能把家顾好,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