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塘厦镇林村社区新阳中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产业园——林村昌盛高新科技产业园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厂房内,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园区里,来自各地的精英人才步履匆匆。
这是东莞首个社区集体自改“工改工”项目。谁承想,这片孕育着高新技术的“黄金谷”,两年前还是一处低效破旧的集体厂房。
作为塘厦北面门户、全镇龙头社区、未来高铁新区,林村社区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第二批典型村。乘“百千万工程”发展东风,林村社区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产业能级跃升,走出了一条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而林村经济发展添“新翼”的故事,要从“工改工”讲起。
老旧工业区“工改工”,年租金收益八倍增长
随着高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逐渐替代人力,低效厂房已无法满足现时高新产业的发展需求。
林村昌盛高新科技产业园的前身原新阳路中60号集体厂房,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存在建筑规格落后、布局散乱、设施陈旧等问题。
从数据上看,原60号集体厂房虽然占地面积达2.32万㎡,但建筑面积仅有1.4万㎡,容积率低至0.6,月租金收益约25.9万元。厂房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楼层层高较低、用电需求不足、缺乏货运电梯、宿舍空置多……各种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突破发展瓶颈,林村社区抢抓“工改工”政策机遇,总投资2.5亿元,对原有厂房实施全面升级。该项目于2023年7月建成,10月底投入使用。改造后的昌盛高新科技产业园占地面积保持不变,配备了3栋厂房、1栋宿舍和完备的地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达8.1万㎡,容积率从原本的0.6提升至3.48,翻了五番。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截至目前,园区进驻率高达97%,已引进14家企业,其中有4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1000名以上精英人才入驻。产业主要涵盖塑胶制品、SMT贴片、精密零件、3D打印、电子元器件、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电子商贸等各行业。
2024年,园区年租金收益从300万元跃升至1900万元,用6倍增长实现了从“低效”到“高效”的华丽转身。
林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通过“工改工”项目,林村社区成功将低效厂房升级改造成高新厂房,实现了集体资源的有效盘活,不仅大幅提升了建筑容积率和租金收益,还优化了产业结构和布局,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
“黄金谷”接连落地,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集聚
在林村昌盛高新科技产业园不远处,林村置业科创产业园项目也正经历着“工改工”的蝶变。走进产业园项目部,几栋全新的大楼已拔地而起,现代化厂房和配套设施正逐一完善,原本遍地是落后厂房的景象已无迹可寻。
据悉,林村置业科创产业园项目占地76520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容积率达3.48。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社区增收6000万元。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项目即将进入建设尾声,正在火热招商。建成后,这里将转型为产业集聚度高、配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园区,项目将重点引进汽车配套、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临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标杆项目,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成果转化项目。
林村置业科创产业园项目是塘厦镇第三宗村集体自行改造的“工改工”项目。塘厦镇党委副书记李田福曾表示,作为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林村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村置业科创产业园项目是让低效零散出租的集体用地蝶变为高标准现代化的村工业集聚区的实践,为全镇村集体开展“工改工”项目积累经验发挥了示范作用。
林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未来,林村社区将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化产业园,为市、镇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空间潜能,为实现社区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改工”改出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新一轮发展动能。从低效厂房到高新科技产业园,“百千万工程”的澎湃动能,正推动着林村社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振翅高飞。
撰文:南方+记者 马新杰 实习生 陈萌儿
摄影:黄政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