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董鑫
10月9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题为《厘清事识准人主动干》的报道。
文中介绍,北京市朝阳改变传统“年终一次考”,探索开展“双月一题”干部实绩评估。
设定民生需求实事、经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发展品质、社会精细治理等6个调研专题,每2个月围绕1个调研专题确定4个重点评估项目。结合评估项目工作开展实际,合理确定每个评估项目具体实施时间。科学运用评估结果,建立表现突出的、表现不佳的干部台账。
对于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晋升职务职级,并与公务员及时奖励相结合,推动从“及时考”到“及时奖”;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第一时间谈话提醒,做出分工或岗位调整等及时干预,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一样的导向。
“如今考核紧跟任务走,我们在一线拼什么、干什么,‘娘家人’看得一清二楚,心里特别有底,干起来也更有劲了!”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宏感慨道。
全文如下:
针对干部考核人事结合不够紧密、识别了解不够常态、干部画像不够生动、考用导向不够清晰等问题,今年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探索开展“双月一题”干部实绩评估,设定民生需求实事、经济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城市发展品质、社会精细治理等6个调研专题,每2个月围绕1个调研专题确定4个重点评估项目,及时掌握、准确评价领导干部参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表现和实绩贡献,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从泛泛考到聚焦考,精准确定考评项目。聚焦区域改革发展任务,精准定位考评重点,并通过分工拆解,实现考评具体到事、具体到人。
围绕朝阳区国际消费中心承载区建设、深化“两区”建设、“两河一带”世界级滨水经济区建设等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对照市区折子工程、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整治任务等年度重点任务,确定24个年度实绩评估项目清单。根据职责分工,明确每个评估项目1家主责单位和1至2家重点协作单位,并确定项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科长、具体干部,实现责任分解、聚焦到人。
从一次考到及时评,合理规划考评安排。改变传统“年终一次考”,按照“双月一专题、一专题四项目”的节奏,结合评估项目工作开展实际,合理确定每个评估项目具体实施时间。
如北京冬季11月中旬起,全市集中供暖期间,污染物排放量激增,环境保护部门污染防治工作是重点任务之一,因此在11月至12月间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评估项目,尽可能使评估工作与任务攻坚时间重合,及时掌握干部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处理复杂问题、应对重大考验中的表现。
“如今考核紧跟任务走,我们在一线拼什么、干什么,‘娘家人’看得一清二楚,心里特别有底,干起来也更有劲了!”朝阳区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宏感慨道。
从常规考到个性考,务实丰富考评手段。考评组在测评评议、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常规考评手段基础上,根据每个评估项目特点,制定个性化评估方案。
针对持续时间较长项目,如“推动重点场站周边交通秩序整治”项目,增加过程评估,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深入现场了解干部表现;针对民生实事项目,如“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项目,注重服务对象和群众评价,上门走访听取意见;针对专项整治项目,如“规范基层行政执法”项目,开展“回头看”评估,防止问题反弹。
从重考评到强运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科学运用政治站位、专业素养、团队观念和作风特点等方面的评估结果,结合重点项目实绩评估的手段方法特点,对干部逐人进行立体画像,并将其作为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参考。
建立表现突出的、表现不佳的干部台账,对于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晋升职务职级,并与公务员及时奖励相结合,推动从“及时考”到“及时奖”;对于工作表现不佳的,第一时间谈话提醒,做出分工或岗位调整等及时干预,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大不一样的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