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月,中美之间的过招可比天气降温来得快。国庆假期刚过,美国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对中国“亮刀子”,宣布从10月14号开始,对所有与中国有关的船舶进入美国港口时征收一笔新的、昂贵的“买路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海运和造船业的“精准打击”,想用高额成本压垮我们的企业,好让订单流向美国或其盟友日韩。
一、特朗普的“底气”从何而来?其实是“外强中干”
很多人问,特朗普这么步步紧逼,他的底气到底从哪儿来的?仔细一看,这底气背后其实是“心虚”。
1. 为选举“甩锅”:特朗普现在内外交困。对内,支持他的农民因为大豆卖不到中国,仓库都快堆满了,怨声载道。对外,他心心念念的诺贝尔和平奖也落了空。这时候,他急需一个“强大的外部敌人”来转移矛盾,把国内经济问题的锅甩给中国,这是他一贯的选举策略。
2. 给产业“喂奶”:美国自己的造船业已经没落,全球订单占比不到5%,而中国接近50%。无人机等领域,美国企业成本高、竞争不过,所以干脆直接用行政手段把中国公司拉黑,为自家企业“铲除”竞争对手。说白了,就是市场竞争玩不赢,开始耍赖。
3. 幻想“复制粘贴”:他们甚至召集G7盟友,想照搬对付俄罗斯石油的那一套,给中国稀土也来个“限价令”,幻想着慢慢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但特朗普可能没想到,中国的反击会来得如此迅速、精准且强硬。以前我们可能更多是“见招拆招”,但这次,我们在48小时内打出了一套凌厉的“反制组合拳”,招招打在要害上。
二、中方绝不让步,三大反制组合拳果断落地
你有关税大棒,我有反制重拳。中方这次的反制,可以概括为“海上”“天上”和“地下”三拳,立体出击。
• 第一拳:打向海上——对等收取港口费
你来,我就往。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同样从10月14日起,对美国建造、运营或挂美国国旗的船舶,进入中国港口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有多少在中国?这笔账,美国的船公司自己会算。这一拳,打的是贸易公平。
• 第二拳:打向“天上”与未来——管制无人机技术出口
中国商务部将十多家涉及反无人机技术的外国公司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不少是参与了“对台军售”的美国公司。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再想跟中国做生意,就得掂量掂量了。中国在无人机领域技术领先,这一拳划下的是红线和底线,捍卫的是国家安全和技术优势。
• 第三拳(也是最狠的一拳):打向“地下”命脉——全面收紧稀土管制
这一拳,堪称“釜底抽薪”。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从手机、电动汽车到战斗机、导弹,都离不开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和加工国。这次,商务部连续发出6条公告,不仅管稀土矿石本身,连开采技术、冶炼设备,甚至是你用了中国稀土技术或成分生产出来的下游产品,想出口都得经过中国批准。
这等于直接在全球稀土产业链的“水龙头”上装了一把中国锁。美国不是想自己建产业链吗?但现实是,美国公司目前能提纯的稀土种类少、成本比中国高出两三倍,而且非洲等地的矿山远水难解近渴。美军工产业可能很快就要面临“断粮”风险。这一拳,打的是美国高科技和军工产业的“七寸”。
三、结局早已注定:单边霸凌注定失败
中方的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后,特朗普的反应很能说明问题。他只是在网上发了几句牢骚,威胁要加征“三位数关税”,但当被问及稀土问题时,只能草草敷衍说“已交给部长处理”,连硬气的话都不敢说了。因为他心里清楚,关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招,会进一步推高美国通胀;而在稀土问题上,美国根本没有短期內“脱钩”的资本。
总结来看,特朗普的底气来自于短期的政治算计和虚张声势,而中方的底气则来自于强大的全产业链实力和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场博弈告诉我们:中国不惹事,但也绝不怕事。想用霸凌手段让中国屈服,过去行不通,现在和未来更行不通。中美之间的这场较量,归根结底是规则与霸凌、合作与对抗的较量,而历史的趋势,永远站在公平与发展这一边。